【白阳心】白阳之处世之道
出自白陽先天大道
陈抟以圆为基础,在圆之中画出双曲线。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繁衍相生,生灭互长。兹为太极图说。太极影响中国甚广解久,再再影响你我周遭生活。
在大道中,太极为无极的衍化,白阳老人曰:“无无生无无不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佛曰:“不生不死,不死不生﹔即生即死,即死即生”,环环相扣,人生道理就从这里交会而生。
佛经上阿修罗王与上帝争战之事为众所皆知,基督圣经中,撒旦常与上帝对抗也是一般常识。在世界上各国宗教中,均有大魔王之说。然而在各国圣经宝典中,几乎都有相同记载:“阿修罗隔若干年便与上帝争战一次,但结果总是阿修罗败,再过若干年,又来争战。”但这里有一点小疑问,为何,当阿修罗战败之时,上帝为什么不把他灭了呢,等他过若干年,又来害人?不知道他害人,是不智也﹔知道他害人,而不灭之,是不仁也。岂有个不仁不智之上帝呢?所以可见上帝的力量是灭不动他(阿修罗),可想而知了。
譬如两国相战,虽有胜败之不同,胜利之国无法却消灭战败之国,从二次世界大战,到最近的美伊战争,再再显像,强大胜利者不能灭亡战败者,日本、德国二次大战战败之后,也没有让联军灭国,阿富汗、伊拉克虽被美军攻陷,但是其国格仍然存在,战胜国不能使此一国降伏为属国,虽然战胜,则两国仍为平等之国,这是一定的道理。
上帝与阿修罗亦然。两两相互相生、互生互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既不能灭之,又不能降伏之,惟吾之命是听,则阿修罗与上帝便如现今各平等之国,既然如此,上帝就不是主宰天地万物的唯一真神。因为上帝与阿修罗两人互相抗衡,互有增生消灭,所以在其上,兹被一种力量控制,不能离开,此种力量就是“无无至尊”之范围。
我们从大自然的现象得知,为何自然之中四季分明?上天有好生之德,由冬而春,由春而夏,上天好生的力量已用足了。试想,若夏天之树木,百草,百虫,无不满足的时候,若由著上天“好生”继续,不要一年,这地球便已客满,各种物种人满为患,又到那里去找寻生存空间呢?所以这时候,秋冬季节来临,风霜雪雨降临,水漫大地或是冰封千里,将春夏“好生”力量,杀得乾乾净净的,再让上天来好生,这霜雪寒风就算是阿修罗的部下了,但是这一生一杀都是自然的奥妙,亦是“无无至尊”的作用。此尚是粗浅的比喻,要推其精义,非一朝一夕所能算得尽的。在自然孕化之中,上帝同阿修罗王代表这世上正反的力量,两者合起来就是“太极”,正反相生相克,被“无极”所孕化。
老残游记曰:“上自三十三天,下至七十二地,人非人等,共总只有两派:一派讲公利的,就是上帝部下的圣贤仙佛﹔一派讲私利的,就是阿修罗部下的鬼怪妖魔。”两派互为抵抗消长;儒家曰:“天下为公”,或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公为私此争论已千年之久,近些年的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的斗争,也是如此,公私义利之辩,永无宁日。公私之间如何并存,就如同无极之变化一般,就如同上帝与阿修罗王的争斗一般,更如同修道一样。
修道之路,路途遥远漫长,任何人的起点均是一样,不管你的前世因缘为何?来到尘世后,跟所有人都面临一样的苦痛喜乐,绝不会有特别的优待,即使出生就脚踏莲花的佛陀,及耶稣基督,更是经历苦于常人的修炼,才找寻的原我。经历不断的政变、反面的试验,大公及自私的测验,才能淬炼出大慈大悲的智慧。在道院之中修道,更须完全放空,在脑海中舍弃原有因缘,付诸行动,一步一脚印,从自己生活周围做起,从研读经典做起,从待人处世做起,从与人交谈做起,一言一行均是修道、何时何地均为道院。体会正面积极的喜乐,面对残酷无情的悲哀,让成功与失败的交替来洗涤人生,让太极的正面、反面来圆融你我周遭,塑造内心健全的心灵。然若只是一昧追求成功、追求幸福、追求金钱、追求肯定…一直追求,人生两端失去平衡。所以当“失去”来临时,此时支撑心灵的杠杆是无法支撑的。
社会上失衡的人太多了,但是失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自己失衡,却还是让失衡的一方占领的心灵。任何东西刚好即可,就是自然。天地运行,地球生态的维持,都是刚好,任何一方超出界线,那就是危机的开始。从《易经》书中另可得知。《易经》专讲爻象。何以谓之爻象?如‘爻 ’字,乃用手指在桌上画,一撇一捺,这是一交﹔又一撇一捺,这又是一交:天上天下一切事理尽于这两交了,初交为正,再交为变,一正一变,互相乘除,就没有单极了。同名相乘为“正”。异名相乘为“负”,无论你加减乘除,如何变化都脱离不了这“正”“负”两个字的范围。所以当“季文子三思而后行时”,孔子却说“再思可矣”,这些道理博大精深,个人须在用心的努力体会精研穷究。此道理白阳老人在历次上课训勉中,谆谆教诲,但是真正虔心体会者,实乃少数。
无二见 无二心
“欣赏缺点”,这是一句非常突兀的话,正确的话应该是“批判缺点”才对,因为缺点是要被纠正、导正的啊!正如,抽烟、喝酒,有这些缺点的人弥漫在四周,任何人见之、闻之,均是唯恐避之不及,并以恶念、恶语相向,纠正它,矫正它,让它的缺点消失。
其实看的见别人缺点,就是你本身并无此缺失,譬如说批判人动作慢的人,其动作必快;骂人脏兮兮,其本身必有洁癖,但是在批判他人缺点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这时候人的分别心在暗中的滋长;人的对待心更是悄悄长大。
其实善恶本身就是二见,也就是心的显像,如能朝向做到心无善恶之分,就能此二见心精进为一,以自然之道行之。在与人相处时,对人并无善恶分别二心,不为善而为善;不恶恶而止恶,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在成全自己的,没有他人的意念相向,怎知自己的心为何如呢?当别人恶心向你时,心中浮现的是“恶”还是“善”,相反呢?而又如何知道对方此念是“善”是“恶”呢?妈妈每天大声疾呼恶言相向,要先生、子女把事情做好、功课写完,表面是恶,但是内心却是善意;人命是最珍贵的,但是葬仪社的老板却希望生意能应接不暇,你能说他是坏人吗?所以善恶一念间,既然一念间,何不无念,就是无心。
我们修道之人不能如此,现今社会中无心无念,只求付出的人越来越少了,每个人的付出都是有目的。而这现象也影响了你我向道之心,不可为善而善的,为修而为善,为老师而为善,是为自己而为善的;同修之间的行为应发自内心无自主意识而为,如此才无二心,如此更能精进。
宽容为大
在我小学的时候,上课时总喜欢在桌子上划一条线,标明楚河汉界,旁边的同学只要一超过,就用橡皮筋弹他一下;读国中时暗恋我的历史老师,只要哪位同学对他做出不敬的态度,下课时我一定找他理论;读军校时,因为常常丢东西,如书本、随身厅甚至是内衣裤及袜子,所以都会在这些物品上,写上血红的大字,并加上诅咒的字眼:“偷东西的人,烂手烂脚”;甚至在研究所读书时,都会因隔壁寝室邻居的音量过大,而大发雷霆。但是回首往昔,在人生各阶段中,身边总会有一些朋友,跟自己不一样。
它不会在桌上画线;他与同学相处愉快任人欺负都无怨言;他也不会在内衣裤写上如符咒般的字眼,更不会对他人咆哮。但是这些同学、朋友,在当时的我都觉他懦弱、胆小、娘娘腔,根本就看不起这些同学。如今已接近不惑之年,才体会出这些同学、朋友才是真正的勇者。
其实宽容,看似容易却很难做到,历史上多少争战都是因为彼此仇视,而酿成灾祸。入道院之后,听到白阳老人曰:“即使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也要原谅对方,并渡他共修大道”。此话一出,其感觉就如拿电击器,猛电我的心脏一般,为何?why?我常常晚上扪心问自己,也跟朋友讨论,“宽容”两字,常常想“宽容”他人有什么好处?原谅他人可以获得什么利益?往往答案都是没有好处及利益,只有损失及伤害,那为何要宽容他人呢?
慢慢的在白阳老人及同修的导引下,渐渐明了宽容的德行就像母亲之爱一般,是没有报酬的是不求回报的,从太极来论,阴阳相生、相济,相互融合,互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自然之道。宽容就是融入执其一端的偏锋,就是如海纳百川一般,没有回报,只有吸纳,就像父母之爱一般,只有付出、不问收获。
有宽容,就无恨;有宽容,就无贪;有宽容,就有爱;有宽容,就有情。人生从黑白变彩色;人心从计较变敦厚,蚩言流语变成呢喃软语,人生的宽度与心中的宽度成正比,此时心中状态,从“太极”的双生对立,便成为“无极”统摄包容,此绝妙法门,与大家共享。
团体中的自我成长
团体是一个无偿及自我成长付出的场所,团体中的个人为了自身利益或是团体成长,难免意见不合甚至发生口角,导致磨擦势所难免。有了冲突矛盾之后,难免会伤害团体进而影响个人权益,所以为了团体的和谐,谅解及宽容,成为团体个人必具备的基本德性。
对于团体的措施或是他人的作为要有谅解的态度,也就是因了解对方而体谅对方,进而已更宽容的态度来面对团体及他人,换句话说,就是“欣赏对方的缺点”,倾听他人的心声,不要轻易的否定,因为“恩则勤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所以如能了解发生争执原因,尊重团体、体谅他人,则心中不起不义之心,则展现而出的就是宽容大度、潇洒人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自我是内修的最大功夫,也是不二法门。个人成长过程就是一连串不断犯错的过程加上不断改进的过程,进而趋向于完整的“全人”,但是要做到不断的改进,则必须具备不断的反省之心。正如唐太宗以魏徵为镜,照见自我的缺失,谦虚的自我精进,进而打造出辉煌的大唐盛世。
个人如能具备一颗谦虚的心,时时以朋友为镜、以团体为镜,照见自我的缺失,不断精进,将自我、自私的心抛弃,成为团体的一颗小小螺丝钉,默默的贡献心力,则不仅是个人的自我收获,更是成全团体的功臣,与大家共勉之。
在此举一个例子,人猿泰山为什么被称为森林之王呢?论力气,它比不过大象;比速度,它比不过狮子与老虎;比灵敏,猴子有过之而无不及。泰山之所以在森林称王,不是依赖武力与体力,他靠的是良好的群己关系!也就是它能宽容万物,他和每种动物交朋友,关心他们,也照顾他们,所以大家都喜欢他,赢的大家的尊敬。所以当泰山有急难时,大叫一声:“喔耶喔!”每只动物都出来,乐意帮忙他。泰山的丛林法则,其实也可以运用到道院中,我们可以发现,真正成功的人,绝不只靠自身的实力,其实他更懂得善用人际关系,进而创造更多价值。如我们能够彼此互相照顾,相互成全牺牲,发展良好的关系。则大道普行之日,则不远矣。
流水下山非有意,
片云归动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
铁树开花片界春。
- 宋‧此庵守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