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陽心】白陽之處世之道

【白陽心】白陽之處世之道

出自白陽先天大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陳摶以圓為基礎,在圓之中畫出雙曲線。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繁衍相生,生滅互長。茲為太極圖說。太極影響中國甚廣解久,再再影響你我週遭生活。


在大道中,太極為無極的衍化,白陽老人曰:「無無生無無不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佛曰:「不生不死,不死不生﹔即生即死,即死即生」,環環相扣,人生道理就從這裡交會而生。


佛經上阿修羅王與上帝爭戰之事為眾所皆知,基督聖經中,撒旦常與上帝對抗也是一般常識。在世界上各國宗教中,均有大魔王之說。然而在各國聖經寶典中,幾乎都有相同記載:「阿修羅隔若干年便與上帝爭戰一次,但結果總是阿修羅敗,再過若干年,又來爭戰。」但這裡有一點小疑問,為何,當阿修羅戰敗之時,上帝為甚麼不把他滅了呢,等他過若干年,又來害人?不知道他害人,是不智也﹔知道他害人,而不滅之,是不仁也。豈有個不仁不智之上帝呢?所以可見上帝的力量是滅不動他(阿修羅),可想而知了。


譬如兩國相戰,雖有勝敗之不同,勝利之國無法卻消滅戰敗之國,從二次世界大戰,到最近的美伊戰爭,再再顯像,強大勝利者不能滅亡戰敗者,日本、德國二次大戰戰敗之後,也沒有讓聯軍滅國,阿富汗、伊拉克雖被美軍攻陷,但是其國格仍然存在,戰勝國不能使此一國降伏為屬國,雖然戰勝,則兩國仍為平等之國,這是一定的道理。


上帝與阿修羅亦然。兩兩相互相生、互生互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者既不能滅之,又不能降伏之,惟吾之命是聽,則阿修羅與上帝便如現今各平等之國,既然如此,上帝就不是主宰天地萬物的唯一真神。因為上帝與阿修羅兩人互相抗衡,互有增生消滅,所以在其上,茲被一種力量控制,不能離開,此種力量就是「無無至尊」之範圍。


我們從大自然的現象得知,為何自然之中四季分明?上天有好生之德,由冬而春,由春而夏,上天好生的力量已用足了。試想,若夏天之樹木,百草,百蟲,無不滿足的時候,若由著上天「好生」繼續,不要一年,這地球便已客滿,各種物種人滿為患,又到那裏去找尋生存空間呢?所以這時候,秋冬季節來臨,風霜雪雨降臨,水漫大地或是冰封千里,將春夏「好生」力量,殺得乾乾淨淨的,再讓上天來好生,這霜雪寒風就算是阿修羅的部下了,但是這一生一殺都是自然的奧妙,亦是「無無至尊」的作用。此尚是粗淺的比喻,要推其精義,非一朝一夕所能算得盡的。在自然孕化之中,上帝同阿修羅王代表這世上正反的力量,兩者合起來就是「太極」,正反相生相剋,被「無極」所孕化。


老殘遊記曰:「上自三十三天,下至七十二地,人非人等,共總只有兩派:一派講公利的,就是上帝部下的聖賢仙佛﹔一派講私利的,就是阿修羅部下的鬼怪妖魔。」兩派互為抵抗消長;儒家曰:「天下為公」,或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公為私此爭論已千年之久,近些年的共產主義、資本主義的鬥爭,也是如此,公私義利之辯,永無寧日。公私之間如何並存,就如同無極之變化一般,就如同上帝與阿修羅王的爭鬥一般,更如同修道一樣。


修道之路,路途遙遠漫長,任何人的起點均是一樣,不管你的前世因緣為何?來到塵世後,跟所有人都面臨一樣的苦痛喜樂,絕不會有特別的優待,即使出生就腳踏蓮花的佛陀,及耶穌基督,更是經歷苦於常人的修煉,才找尋的原我。經歷不斷的政變、反面的試驗,大公及自私的測驗,才能淬煉出大慈大悲的智慧。在道院之中修道,更須完全放空,在腦海中捨棄原有因緣,付諸行動,一步一腳印,從自己生活周圍做起,從研讀經典做起,從待人處世做起,從與人交談做起,一言一行均是修道、何時何地均為道院。體會正面積極的喜樂,面對殘酷無情的悲哀,讓成功與失敗的交替來洗滌人生,讓太極的正面、反面來圓融你我週遭,塑造內心健全的心靈。然若只是一昧追求成功、追求幸福、追求金錢、追求肯定…一直追求,人生兩端失去平衡。所以當「失去」來臨時,此時支撐心靈的槓桿是無法支撐的。


社會上失衡的人太多了,但是失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自己失衡,卻還是讓失衡的一方佔領的心靈。任何東西剛好即可,就是自然。天地運行,地球生態的維持,都是剛好,任何一方超出界線,那就是危機的開始。從《易經》書中另可得知。《易經》專講爻象。何以謂之爻象?如『爻 』字,乃用手指在桌上畫,一撇一捺,這是一交﹔又一撇一捺,這又是一交:天上天下一切事理盡於這兩交了,初交為正,再交為變,一正一變,互相乘除,就沒有單極了。同名相乘為「正」。異名相乘為「負」,無論你加減乘除,如何變化都脫離不了這「正」「負」兩個字的範圍。所以當「季文子三思而後行時」,孔子卻說「再思可矣」,這些道理博大精深,個人須在用心的努力體會精研窮究。此道理白陽老人在歷次上課訓勉中,諄諄教誨,但是真正虔心體會者,實乃少數。


無二見 無二心


「欣賞缺點」,這是一句非常突兀的話,正確的話應該是「批判缺點」才對,因為缺點是要被糾正、導正的啊!正如,抽煙、喝酒,有這些缺點的人瀰漫在四周,任何人見之、聞之,均是唯恐避之不及,並以惡念、惡語相向,糾正它,矯正它,讓它的缺點消失。


其實看的見別人缺點,就是你本身並無此缺失,譬如說批判人動作慢的人,其動作必快;罵人髒兮兮,其本身必有潔癖,但是在批判他人缺點的同時,最重要的是,這時候人的分別心在暗中的滋長;人的對待心更是悄悄長大。


其實善惡本身就是二見,也就是心的顯像,如能朝向做到心無善惡之分,就能此二見心精進為一,以自然之道行之。在與人相處時,對人並無善惡分別二心,不為善而為善;不惡惡而止惡,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在成全自己的,沒有他人的意念相向,怎知自己的心為何如呢?當別人惡心向你時,心中浮現的是「惡」還是「善」,相反呢?而又如何知道對方此念是「善」是「惡」呢?媽媽每天大聲疾呼惡言相向,要先生、子女把事情做好、功課寫完,表面是惡,但是內心卻是善意;人命是最珍貴的,但是葬儀社的老闆卻希望生意能應接不暇,你能說他是壞人嗎?所以善惡一念間,既然一念間,何不無念,就是無心。


我們修道之人不能如此,現今社會中無心無念,只求付出的人越來越少了,每個人的付出都是有目的。而這現象也影響了你我向道之心,不可為善而善的,為修而為善,為老師而為善,是為自己而為善的;同修之間的行為應發自內心無自主意識而為,如此才無二心,如此更能精進。


寬容為大


在我小學的時候,上課時總喜歡在桌子上劃一條線,標明楚河漢界,旁邊的同學只要一超過,就用橡皮筋彈他一下;讀國中時暗戀我的歷史老師,只要哪位同學對他做出不敬的態度,下課時我一定找他理論;讀軍校時,因為常常丟東西,如書本、隨身廳甚至是內衣褲及襪子,所以都會在這些物品上,寫上血紅的大字,並加上詛咒的字眼:「偷東西的人,爛手爛腳」;甚至在研究所讀書時,都會因隔壁寢室鄰居的音量過大,而大發雷霆。但是回首往昔,在人生各階段中,身邊總會有一些朋友,跟自己不一樣。


它不會在桌上畫線;他與同學相處愉快任人欺負都無怨言;他也不會在內衣褲寫上如符咒般的字眼,更不會對他人咆哮。但是這些同學、朋友,在當時的我都覺他懦弱、膽小、娘娘腔,根本就看不起這些同學。如今已接近不惑之年,才體會出這些同學、朋友才是真正的勇者。


其實寬容,看似容易卻很難做到,歷史上多少爭戰都是因為彼此仇視,而釀成災禍。入道院之後,聽到白陽老人曰:「即使是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也要原諒對方,並渡他共修大道」。此話一出,其感覺就如拿電擊器,猛電我的心臟一般,為何?why?我常常晚上捫心問自己,也跟朋友討論,「寬容」兩字,常常想「寬容」他人有什麼好處?原諒他人可以獲得什麼利益?往往答案都是沒有好處及利益,只有損失及傷害,那為何要寬容他人呢?


慢慢的在白陽老人及同修的導引下,漸漸明瞭寬容的德行就像母親之愛一般,是沒有報酬的是不求回報的,從太極來論,陰陽相生、相濟,相互融合,互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自然之道。寬容就是融入執其一端的偏鋒,就是如海納百川一般,沒有回報,只有吸納,就像父母之愛一般,只有付出、不問收穫。


有寬容,就無恨;有寬容,就無貪;有寬容,就有愛;有寬容,就有情。人生從黑白變彩色;人心從計較變敦厚,蚩言流語變成呢喃軟語,人生的寬度與心中的寬度成正比,此時心中狀態,從「太極」的雙生對立,便成為「無極」統攝包容,此絕妙法門,與大家共享。


團體中的自我成長


團體是一個無償及自我成長付出的場所,團體中的個人為了自身利益或是團體成長,難免意見不合甚至發生口角,導致磨擦勢所難免。有了衝突矛盾之後,難免會傷害團體進而影響個人權益,所以為了團體的和諧,諒解及寬容,成為團體個人必具備的基本德性。


對於團體的措施或是他人的作為要有諒解的態度,也就是因瞭解對方而體諒對方,進而已更寬容的態度來面對團體及他人,換句話說,就是「欣賞對方的缺點」,傾聽他人的心聲,不要輕易的否定,因為「恩則勤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所以如能了解發生爭執原因,尊重團體、體諒他人,則心中不起不義之心,則展現而出的就是寬容大度、瀟灑人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自我是內修的最大功夫,也是不二法門。個人成長過程就是一連串不斷犯錯的過程加上不斷改進的過程,進而趨向於完整的「全人」,但是要做到不斷的改進,則必須具備不斷的反省之心。正如唐太宗以魏徵為鏡,照見自我的缺失,謙虛的自我精進,進而打造出輝煌的大唐盛世。


個人如能具備一顆謙虛的心,時時以朋友為鏡、以團體為鏡,照見自我的缺失,不斷精進,將自我、自私的心拋棄,成為團體的一顆小小螺絲釘,默默的貢獻心力,則不僅是個人的自我收穫,更是成全團體的功臣,與大家共勉之。


在此舉一個例子,人猿泰山為什麼被稱為森林之王呢?論力氣,它比不過大象;比速度,它比不過獅子與老虎;比靈敏,猴子有過之而無不及。泰山之所以在森林稱王,不是依賴武力與體力,他靠的是良好的群己關係!也就是它能寬容萬物,他和每種動物交朋友,關心他們,也照顧他們,所以大家都喜歡他,贏的大家的尊敬。所以當泰山有急難時,大叫一聲:「喔耶喔!」每隻動物都出來,樂意幫忙他。泰山的叢林法則,其實也可以運用到道院中,我們可以發現,真正成功的人,絕不只靠自身的實力,其實他更懂得善用人際關係,進而創造更多價值。如我們能夠彼此互相照顧,相互成全犧牲,發展良好的關係。則大道普行之日,則不遠矣。


流水下山非有意,

片雲歸動本無心;

人生若得如雲水,

鐵樹開花片界春。

宋‧此庵守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