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兰亭

午后的兰亭

出自白陽先天大道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蔡政龙


吴爷爷常在课堂上告诉我们:“没有方向就是我们的方向; 没有目的就是我们的目的 ;没有法门就是我们的法门”。 记得几年前 ‚ 吴爷爷在小餐厅用完午餐后都会跟同修坐在餐厅外面乘凉 ‚话家常 ‚ 亲切的容颜令人感念 。记得在某个午后, 吴爷爷指著远方的山头问我说: “你看到那山顶上的小亭子没 ”? 我说:“我看见了”。 吴爷爷又问: “那你看, 这小亭子是怎样上这山头的啊? 你有看到路通往这山顶上的小亭子吗?” 我回答说 :“我没看到路”。吴爷爷又说 : “这就对了, 为什么一定要有路才能上山头呢? 没有路, 人家不也上去了吗? 而且还盖了一座凉亭是吧!” 当时听这话不觉得有特别意函 ,多年后的今天, 再回味这段对话才发觉隽永。


跌跌撞撞过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体验了世道, 经历了“求名”、“ 取利”的心路历程, 才惊觉自己在走钢索, 正在一步步走入别人的陷阱而不自知。 回想起来, 国中前的我, 总觉得时间漫长, 漫无目的。 下午下了课, 躺在屋顶上看天空晒太阳,每天盼著周末的到来。 那种幸福的满足感仅仅只是可以睡晚些,可以不用上学。可是那时候就觉得就很足够了。我常常怀疑,人生真的有像连续剧那样,需要每天哭哭啼啼吗? 上中学后不再是漫无目的, 必须为了考上好学校而努力。联考就是方向, 考上医学系就是目的。 为了学习有效率, 必须要在学习前确认方向与目的, 然后不断的演练让自己熟练, 让自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答案, 以求在考试时打败其他的考生。 这样的行为模式陪伴我二十几年, 而且我也把这样的态度变成为生命的一部份。 所以,目的与方向对我而言相当重要。 就像是考试做答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我在想, 求道应该如同求学, 要能修得好, 境界修的高, 需要方向、更需要目的 。所以, 基督教会我没待很久, 因为我不相信, 不需要努力、只要受洗了、只要信了, 就可以得永生。 因为太简单了, 简单到我怀疑这样的永生是真的永生吗? 病危、 意识昏迷的病人 ,真的能因为床头那台售价 199 元的念佛机 , 24 小时不停的助念, 而到达极乐世界吗? 生前看都没看懂的经文, 真的能在死后引领亡魂到西方极乐世界吗 ?我想充其量只是不断的告诉弥留的病人, “你快死了, 没人能救你”。


与吴爷爷在 14 年前结缘, 我也因此开始参加每个月的上课以及每年的春季、秋季研修 。我确定白阳大道这是我要走的路。 在道院看到的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以及没办法用常理解释的现象。 我认为是因为自身的资质驽钝、努力不足, 所以没办法去接收到、甚至感应到。 吴爷爷教我: “只要能空也空了, 无也无了, 就可以闻其名知其病”。但是, 要如何 “空也空了, 无也无了呢?” 我反问吴爷爷, 吴爷爷无语 。 那时我深信方法学, 不论学习什么, 都一定会有个方法。 就算是要学习放空,也一定有什么法门。 在一次研习会中听到大德说了“亘古不传之密”六字。可是,听了许久, 也没说是啥? 于是, 我下了结论, 不传, 是因为有私心, 导致后人以讹传讹, 然后以失传告终。 不如西方医学的大鸣大放, 人人抢著发表新发现。 于是我离开了道院, 开始了忙碌的住院医师生活。当住院医师六年, 我开始了我的医学写作。我深刻的了解到, 在这大鸣大放之中, 说真话的, 真的是寥寥无几。多的是为写作而写作, 为升等而写作, 为薪水而写作 ,为虚名而写作。 大部份的文章看完就可丢弃 。这样的写作, 浪费研究经费就算了, 还会误导医疗行为 ,戕害人体健康。因此我了解到, 与其变质的 、有目的大鸣大放而造下因果, 不如不传。


吴爷爷说: “向外求一无是处, 唯有向内修才能得究竟”。 现在想想, 我觉得自己这二十多年来都在向外求, 求方法、求学历 、求名、求利 。习惯向外求的我, 没想到最难的事, 竟然是让自己静下来放空自己。 因为太多事情放在心上过不去, 闭上眼睛就很难不去想起。 我曾经问吴爷爷, 静心有法门吗? 现在想起来觉得好笑, 静心怎么还会需要法门呢? 这个问题就如同问吴爷爷“ 该怎么入睡? 请教我睡着的法门”一般 。我现在可以理解, 为何当时吴爷爷不语。为什么看似简单自然不过的事还要人教? 原因无它, 就是心思外放 ,向外求名求利 、没办法停下来。“连静,都要努力的静”、“连放松,都要用力的放松”。 感谢道院的大德成全,当时我说自己静不下来, 他提点我:“要静,就要连静的概念也没有啊”! 这也乎应吴爷爷常说的 “空也空了, 无也无了”。老子说:“道可道, 非常道”; 白阳老人说: “没有方向就是我们的方向、没有目的就是我们的目的”。 任何的方向 ,任何的方法 , 无疑是阻断了人与道连结。


吴爷爷对我们分享了他百年来对道的体悟。 我常常想, 如果吴爷爷没有历经北伐、抗日、勦匪、 撤退来台、九死一生、悬命一线的种种经历, 他还会是白阳老人吗? 有办法写出这么多质朴,但却意喻深远到会让灵魂触电的句子吗? 比如说: “身闲易淡薄, 神闲诸景空, 无我见真我 ,我与天地同”。 虽然,吴爷爷总是谦虚的说自己只是一个工具, 一个老天传道的工具。但是,我更相信, 除了文笔好之外, 生命经历的成全以及吴爷爷自己对道的矢志不移, 成就了这一切。 他用自己百年的生命,验证了“没有方向,就是修道的方向”、“没有目的,就是修道的目的”、“没有法门,就是修道的法门”来与道做连结。 吴爷爷的文章有一种特点,就是看的时候都懂了,也通了,也感动了, 但是看完时却说不出自己具体的懂啥、通啥, 在读者心中完全不留下任何具体。 真正的做到“传道不落入语言文字”。有人问我:“ 你会常常想起吴爷爷吗”? 我回答:“ 还好耶, 没有常常想起”。或许, 人如其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