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

明道

出自白陽先天大道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原文

作者:白阳老人


溯自:

  无生者道之母也。

  无形者道之始也。

  动静者道之基也。

  天地者道之体也。

 道基静而生动.动生天地.天地生万物.是故静动阴阳.化生无穷。

  所生者道所生也。

  所成者道所成也。

 儒明是理.著易、礼、诗、书、春秋.引人止至善.复以大学为各经之端.发明性道之学.以格物致知之论.而明修身养性之道。

 释明是理.则有贝叶、金刚、楞严、心经.以启明心见性.性理之源。

 道明是理.则有道德、黄庭、子书.以发玄妙天人之理.继正立极.和其中性.是曰至天。

 耶明是理.则有约翰圣经诸书.以通世界一气.人类互助之本。

 回明是理.则有可兰诸经.以启清真至道之学.觉我本来路。

 五教之旨.无非维系人心.顺乎至性.以归纳于自然之道.其要皆:

  忠恕也。

  慈悲也。

  道德也。

  博爱也。

  清真也。

不外以性命之理。而通至圣之道.而为明道所出之本旨也。

  人不明至性至理之道.则无以修身。

  人不明天人究竟之学.则无以通窍。

  仙佛何所成。

  圣贤何所出。

皆明夫至性至理之道.洞察机微.是以出神入化返本还源。

 夫天地神鬼.阴阳秘奥:

  惟道所生。

  惟道所成。

世人而不由者.实属可哀也乎。

 夫一念之差.即入迷途.困何为而入迷途乎!所迷者.声色货利也。贪瞋痴爱所起.昏昏沉沉.堕落此境.劫运之成.实乃基于是也。此诚所谓舍正路而弗由.旷安宅而弗居也。

 五教圣人.因见及此.发行己意.择其至性至理.创而为教.以化众人。无奈日久玩生.真理湮灭.物欲横流.豺狼蜂起.巧夺昧骗.无所不用其极.故大劫大灾。亦随之而来.能不惧欤!

 夫临崖勒马.尚犹可及。亡羊补牢.未可为迟。倘能放下屠刀.其心立刻光明.慈慧良智立刻即出。真正忏悔自己恶习.轮回即能不堕。何乐而不为?人人能晓此意.则可尽人成仙成佛.转东方为西土.化地狱为天堂。

 道者非难.所患不明.所患不行.是故修道必先斩七情断六欲.以养其性。

  性通则明道.

  性明则道明.

然后圣境可登.物我同源.天人同冥.无内无外.无此无彼.物我混然.无无即有.有亦无无.虽曰肉身.亦即道体也。天仙可成.此为明道所由而作也。


浅化

编辑:浅化小组


明道,即是明白、通澈“大道”的意思。但是,说“大道”还太空泛,我们是要去明白什么?又要去通澈体悟什么呢?

于是,白阳老人在〈明道〉里,开宗明义便说:“明道”,即是要去明白以下的道理。

“大道”,它的源头是“本体不会生灭的祖炁”。

“大道”,它原本并没有任何形象与称谓。

“大道”,它的基础在于静与动、先天与后天、体与用之间的转化。

“大道”,它的本体充塞于宇宙,大无其外之大,小无其内之小。

大道是从“静”的状态里,产生“动”的变化。大道的“动”,产生了物质的初始状态,以及两种相对的属性(后来人们把这两种属性代称为“阴”与“阳”),宇宙也在大道变动下生成。宇宙出现了,才有所谓的“空间”,物质在其中流动不拘,因而化生出万物。是以,我们可以借由静、动、阴、阳,这四个词汇来描述大道,这四种属性互相生发、转换、变迁,因而化生无穷。在这天地间,一切生长、成就的事物,都蕴含着大道的规律。

儒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儒家的学者们著述了《易经》、《礼记》、《诗经》、《尚书》、《春秋》这些经典,期望能引领世人达到至诚至善的美德。开始去阅读这些经典时,或许会不知从何入手,后代的注释也并不一定能够解释其中的深义,是以,四书之一的《大学》等于是儒家各部经典的导读,在其中,阐述了“天性”与“大道”的学说,并教人以“格物致知(格除物欲私见,看到自我的智慧)”为方法,去明白修身养性的道理。

佛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佛家的学者著述了“贝叶经”(古代印度人将佛经书写在一种名为“贝多”树的叶子上,这些流传下来的古印度佛经,便又称“贝叶经”)、《金刚经》、《楞严经》、《心经》。借由这些经典,以启发人们明白自己的本心、让自己本性自然流露,以及让人们了解本性与大道的源头。

道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道家的学者著述了《道德经》、《黄庭经》,以及各家的学说(如《庄子》、《关尹子》等等),这些著作皆是继承上古智者的研究,并阐扬发明作者对大道的经验,用来启发世人体会万物皆是同根同源,原本就能契映而相通。引导人们看见内在的本然至性,和顺我们的性情,是以道家的学说又被称为是最接近大道的至理。

信仰耶稣精神的学者,明白这个道理,是以有圣经的完成,用来教导人们,世界是出于同样的源头,人类应彼此互相帮助。

信仰真主阿拉的学者,明白这个道理,是以著有可兰经,用来启迪世人了解清真至道的学说,让人们知道应走的路。

世上五大信仰的宗旨,都在维系人心,顺从自身原有的天性,以回归本然之道。而这些信仰的要旨,都可由两字含括:儒家为“忠恕”、佛家为“慈悲”、道家为“道德”、耶稣为“博爱”、伊斯兰为“清真”。他们都是以“性(可以“良知”来理解)”“命(可以“良能”来理解)”的道理,而通贯本然无为的大道,这是“明道”的主要意涵。

人若不明白至性至理的本然大道,就不知该如何修养身心。

人若不明白天人合一的究竟真理,就不知该如何契入本然之道。

仙佛之所以为仙为佛,圣贤之所以能成圣贤,都是由于他们明白大道,洞察天地万物的生化返的规律,是以能够让灵性自由自然、不受阴阳二气所左右,而能回归生命的源头。

天地神鬼、阴阳秘奥,也都是遵循着本然大道的规律而生、而成。世人无法理察其中的道理,实在是悲哀啊!

由于人们妄动人心,一念之差,往往就将人心迷失。为什么人心会迷失呢?我们都迷失在物质的追求、感官的享受里。贪、瞋、痴、爱,七情六欲牵动人心,不由自主,整天昏昏沉沉,只能随波逐流。堕落到这样的地步,就产生了世人所谓的劫难,“劫”就根基在这里。

这正是所谓“舍正路而弗由,旷安宅而弗居”,舍弃大道这条大马路不走,却在原地绕圈圈;白白让自我内心荒芜,而去追求五光十色的世界。

五教圣人因为见到了世人的迷失,所以将自己对大道的体悟,将其中属于至性至理的部分捡择出来,创立正式的学说与信仰,以教化世人。但可惜流传世间的时间一长,后代的学子无法将这些至理好好传扬,往往将它们填上了许多枝节,遮掩了原来的珍贵,真理因此湮灭。世上的人都追求物质的欲望,便有贪求的人在其中强取豪夺、骗术狡计,无所不用其极。是以大的劫难、大的灾祸,就跟随着人心的躁动而发生了,我们能不因此戒惧小心吗?

骑着快马逼近悬崖,只要在崖前一刻拉了马缰,那么或许还来得及救自己的命;由于羊圈的破损而走失了一只羊,那再将羊圈补好也还不算太晚;如果能够在当下放下对物欲的心念与执著,那你的内心就会充满光明,良知与良能便立即萌生。只要人们能真正忏悔自己的累世积习,就能够不再落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轮回之中。能够让自身真正自主、自由,何乐而不为呢?若人们都能晓得这其中的道理,则人人都可以成仙成佛,就是现在、当下,你所站的土地就是天堂。

大道一点都不难,怕的是你不愿意去明白它、不去实践它。所以修道一定要先将你的七情六欲先给收起来,这样你才能够修养自我的内心,让“本心”、“本性”展露出来。

看见自我的“本性”,并进而保守它,让你的“良知”无时无刻都与你同在,那你就可以明白大道了。让自我的“本性”自然流露,让自己的内心不再有丝毫执著、挂碍,那你就能契入大道,大道也能在你身上体现了。

当你“明道”后,你将能达到物我同源、天人同冥的精神境界,没有内外的分别,没有你我的差异,物与我混然一体。在此时,内心虽然空无一物,但有祖炁流贯其中,刹那间回到无无的源头。这时,你的身体虽还是肉身,但也是大道的本体了,大道与你已相契合。这就是为什么我要特别讲述“明道”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