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阳大道奥义(三)

白阳大道奥义(三)

出自白陽先天大道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原文

白阳大道贵在致“良知良能”.因良知良能为道所化生。道之动而生乾坤.亦即纯阳纯阴。

良知属干性.
良能属坤性。
良知属于静.
良能属于动。

所以欲修大道者.则必先修良知良能。


所谓: “良知”者:而是寂然不动.静如止水.光照万物.感而遂通天下。但良知并非槁木死灰.在静中亦有动.虽动又似不动。故曰:

“无为”即“静”中之“动”。
“无不为”即“动”中之“静”。

“良能”者:良能之动其多万端.当其未受外感时.其动为正轨之动.而“良知”亦随之兴起。

“良能”之微动.如烛照射不远.其动力亦小。
“良能”之钜动.如雷电其声光发挥则满天空。

修大道至此境者.必是不世之睿哲.更是一代英豪。可以惊天地.动鬼神也。


“良知”之表现于外为“灵明”.亦曰“明觉”。故无所不照.此之所以辨别善恶.而知进退也。

“良能”之为用至广.为善去恶都属良能。当遇疑难.或遇艰苦.其内心有所动.即良能也。

用之于亲则是孝。
用之于国则是忠。
用之于友则是信。

其所用无不能也。人之所以立于天地间者.而则在此良能之用也。

“良知”之本体为“识”。
“良能”之本体为“力”。

后天所谓知行之知.只是知识之论.为感官所得之“知”。“良知”之“知”则曰为“识”.此识谓之“根窍内通”.不缘任何物境。其所以根窍内通者.盖通于“良知”.“打破五官归于玄同”.则在乎“良知”也。

动之本体曰力.良能似动能.其力最大.此种动能.充塞宇宙间.为宇宙一切活动之主力。如九大行星绕太阳而转.固然有赖于离心力与向心力。但何以要有离心力?又何以要有向心力?个中当然有一主力.此力即良能。浩然正气即良能之发挥.良能之源头是祖炁。

“良知”、“良能”而有先后。良能为先.良知为后。一定先有良能之启动.而后良知方会显现。良知之所以会显现.而是由于良能之鼓动。宇宙万有之生长.俱足是良能也。

“良知”、“良能”并重.仅知良知.而不知良能.则如车之两轮失去一轮.终不克大行也。

良知是辨别善恶。
良能是为善去恶。
辨别善恶在于明。
为善去恶在于格。

故“知”“能”之功夫在于“明”与“格”。有良能而后方能“致”.致之中亦含有良能。良能较之良知.则更为重要。“良能”而是无所不在.无所不有。一切动植矿物.无不俱含“能量”.若无良能则便不能成为物。而物之所以成为物.在有“良能”也。

“良知”而是偶然遇问题而起之一种明觉。明觉原属一时性者.譬如对父母而知孝。孝为“良知”.但孝之实践则是“良能”.无良能便不能孝。“知”“能”在本体上.原是不分.惟有之人.仅偶而良知现.而知孝敬父母.但终未孝敬父母.即是良能之不足.终是不孝。

浅化

编辑:浅化小组


白阳大道贵在“致良知,启良能”。良知是天性本然的智慧,良能是天性本然的能量,虽然是天性中本来就存在的智慧和能量,但是由于尘世的许多私见、欲望、牵缠、挂碍,是以人们都掩盖了本具的良知与良能。良知、良能是大道所化生,大道运行而生干与坤(纯阳与纯阴),良知便属于干性,良能则属于坤性,良知的属性为“静”,良能的属性为“动”。修习大道的修子们,一定要先明白良知与良能的道理。

所谓“良知”是指:在沉寂无波、静如止水的心灵里,我们内在的精神便与大道、与祖炁相契,我们的精神沉入大道里,大道的精神流贯我们内心,我们与大道合为一体,精神无所在、无所不在,而能感知体察万有细微的至理。但是“良知”的“静”并不是槁木死灰、一片死寂,而是在这“至静”里亦蕴藏“动”的生机,虽说是“动”,又像是不动,这要如何解释呢?我们可由“无为”和“无不为”来说明: “无为”,就是“静”中的“动”。“无为”并不是没有作为,只是不要让人心的偏执、欲望、私见……等等诸多造作支配我们的行为,而要使自然的能量自行运作,自行生、化、返、归生生不息。 “无不为”,就是“动”中的“静”。当我们处理事务的时候,内在若能存养“无为”与“无心”,在自然和谐的状态里,无时无刻不与大整体契合,我们运用的便是自然的能量、是大整体的能量。这种能量是多么庞大,我们自然能作成一切事情。

至于“良能”:良能的“动”千变万化,当这天性本然的能量未受外在影响时,它的“动”便是大道运行的自然动力。当良能运作时,良知便也随之兴起。“良能”的微动,像烛光照射不远,它的动力也相当微小;“良能”的钜动,则像落雷闪电,它的声光将满布天空。修大道到此种境地,一定是不世出的圣贤,更是一代英雄豪杰,可以惊天地、动鬼神。

“良知”表现在外,人称“灵明”,也称“明觉”,都是了然明察事物至理的意思。是以“良知”若譬喻为光,它是无所不照的,我们可用“良知”来辨别善恶,知晓何事当为、何事不应为的道理。

“良能”的用途就更加广了,为善去恶都属于“良能”的范畴。当我们遇到疑问难解的迷惑,或遭逢艰辛困苦的状况,当我们“无为”、“无心”时,内在的智慧将被激荡生起,这种内心的运动便属于“良能”。“良能”用在亲人身上便是“孝”,用在国家之上便是“忠”,用在朋友之间便是“信”。人之所以立足于天地间,所表现出身为人的德性,都靠“良能”的发动。

“良知”的本体为“识”;“良能”的本体为“力”。后天所谓“知”“行”合一的“知”,只是谈到“知识”而已,只是感官所能接收的“知觉、知识”罢了。“良知”的“知”则是指“识”,所谓‘根窍内通’,如老子言:‘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内心明朗而能照见天地自然的至理,不用依凭任何事物、也不需依赖任何境界。人之所以能在内心照见天地至理,便是由于“良知”;‘打破五官归于玄同’──如《列子》书中提及的神人,他能用耳朵看、用嘴巴听,能打破五官的限制,事实上这些所谓神力,只是于内心澄澈反照一切;当人能进入无分别、无对待的圆融和光中,便能照知一切真实──这也是“良知”的作用。

“动”的本体是“力”,“良能”像是物理学里的“动能”,它的力量是最庞大的。这种动能充满于宇宙之中,为宇宙一切活动的主力。如九大行星绕太阳运行,虽然是有赖于离心力和向心力,但是什么力量安排了这种规律?这就属于“良能”的范畴。浩然正气也是良能的发挥,良能的原头便是祖炁。

良知、良能有其先后次序。良能在前,良知在后,一定先有良能的启动,而后良知才会显现;而良知之所以能显现,便是由于良能的鼓动。宇宙万有的生发成长,都是因为“良能”。

虽然良知、良能有其先后次序,但我们一定要视它们为同等地重要。若我们仅知良知却不知道良能,就像古时候的二轮车,若失去了其中一轮,必不能行远路。

良知可以辨别善恶,良能可以为善去恶。辨别善恶是因为良知有“明(明察、了然)”的能力,为善去恶则是由于良能有“格(格除私见物欲)”的能力;是以“知”和“能”的实践功夫,便在于“明”和“格”。当良能开始鼓动,我们才能够“致良知(去思考、去了解,明白了然事物的至理)”,所以“致良知”中“致”的动力也是来自于良能。“良能”它无所不在,在万事万物中都可见良能的痕迹。一切动物、植物、矿物体内都含蕴“能量”,它们若不具有“良能”就不能成为“物体”。“物”之所以能作为“物”而存在,都是因为本身具有“良能”。

“良知”是偶尔遇到问题时,由内心生起的一种明觉。明觉属于一时性的,譬如对父母,我们知道要孝顺,“孝”就是一种“良知”;但是孝的实践却要靠“良能”,没有“良能”就不能行“孝”。“知”和“能”在本体上本来是没有分别的,但是有的人只是偶尔良知一现,知道孝敬父母,但却始终也未曾孝敬父母,这就是良知有了,良能却不足,到头来仍是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