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一)

经典(一)

出自白陽先天大道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原文

“经典”.就是经典.经典之本身并不是“道”.它是别人之经验。聪明人知道:

要在别人之经验里.找到自己之智慧。
要在自己之智慧里.开发自己之经验。

经典.它是由有智慧之人开发出来者。一个人一生之中.只有在别人之经验里执著.那是后知并不一定能后觉。聪明人知道:

要在别人之经典里.而能体验出别人之经验。
要在属于自己之经验里.说出属于自己之道理与方法.而让人人都能亲自由内在印证出来.属于自己之经验.那才是属于自己智慧之表现。也只有如此.才能找到永远属于自己解脱之经典。

浅化

编辑:浅化小组

前言

白阳老人令我们先将此篇文章放上网站,因为这篇文章虽然文意浅白,但内里涵蕴甚深。我们延用上一篇《心灵与科学》的浅化格式,在此文章之前加注前言,让读者能更容易明白文章大意。

在《经典》的最后,白阳老人提点出全文主旨,现录于下:‘我们修大道.不是只从别人之经典中.去找心灵短暂归属的喜悦为满足.因为那是如同望梅止渴.而是得不到究竟的。我们修大道.不是只从死坐中求其静.去找性灵瞬间如归故乡的感受为究竟.因为那是你自己开启你自己之幻象.那并不是真正地解脱之门。’

什么是“经典”?它可能是一部先贤的著作,也可能是一句圣人的话语。这些语言、文字或者画面,传递到我们内心之时,可能与我们产生共鸣、发生感动,从而使我们乐于倣效。白阳老人提点我们,别人的智慧是从他们各自的经验里慢慢体悟而萌生,如果我们拿别人的智慧当成自己的智慧,那并不能够让我们到达别人所抵达的彼岸,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与别人走的路并不相同,我们并不能全然体悟别人的体悟,同样的,我们亦不可能以他人的体悟来修行。如果修行有所谓的标准流程,那么岂非人人都已与整体相契合一?

沈浸在过往圣贤的经典里,仿佛有已归故乡的喜悦与满足,但是那些始终不是你的经验,也并非你的智慧。白阳老人因此写了《经典》此文,破除我们对“经典”的执著,使每个人能回头来反省自身,从“外求”转而为“内修”,那才是属于自己真正解脱的经典。

由于原文十分浅白,我们将会侧重在引申文义的部分。

本文

经典,是前贤们走出的路的纪录,在他们途经之路上,有艰辛危险,也有桃源美景,有他们思想与哲理的总结。当我们观看经典,便如同在脑海里循着他人之足迹游历他人的风景。

聪明的人明白自己是在观看他人的风景,他们从前贤们的纪录里,明白哪些路是死路,哪些路上有甘甜的泉水,他们也可能进一步体悟到:

“这位前贤的个性与脾气,导致他选择了这条路,但是这并非就是唯一的路。”
“可能当时的时代背景,他必须要用这样的说法来教导世人,但是其实也还有别种方式。”

在聪明人的思索中,他们从别人走过的路里,又开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并且在自己的路上,慢慢行走出自己的风景。

一个人一生之中,如果无法走出自己的路,他们可能终其一生,都在别人走过的路上打转。每个人走出的路,都是弯弯折折、曲曲绕绕,但是只要能走出去,那么这条路,就是坦途;但是这条人生之路,是无法被重复的。就算循着他人之起点开始走,也无法走出他人之人生,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他人的终点也不会是你的终点。

是以,聪明的人会从先贤的经典里,思索先贤走出一条路时他的体会,由此开辟出自己人生的路径。并且在人生的经历中,也能够向其它人说出自己走路的心得与体悟,这些体悟有共通性,这些智慧可以与他人分享,可以让人们都能理解与实践,但不会使人执著在他走过的路上无法自拔,进而能使人们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这才是一个聪明人的智慧表现。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解脱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