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五)

經典(五)

出自白陽先天大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原文

 人.生於天地之間:

大則與宇宙同體。
小則與沙鷗無別。

無所從來.無所從住.亦無所從去.心中無一物.即能三界任縱橫.日月乾坤.壽夭生死.帝王蟲沙.實無足以為道者也。

所謂「天人合一」.實則全在吾人「心」上為入手。即是:

要從自己心上起修。
要從自己心上求應。
要從自己心上求合。

能合則同.能同則一.唯一不二.不二即中.中則至善.至善即道。

白陽大道.而是自尊修法。

是以:

無相為宗。
無住為體。
妙有為用。

白陽大道自尊修法.是以:

人心應天心。
人心應道心。

也就是:

以道率人。
以道率天。

亦即:

本天之道以立人之道。
本天之德以立人之德。
本天之心以立人之心。
本天之性以率人之性。

如能:

體而應之.
修而合之.
印而證之.
即得道矣。

淺化

編輯:淺化小組


人皆生長在這天地間,論其心量卻大有不同;有的人胸懷就如宇宙般寬廣,有的人只覺自身便如沙鷗般孤單飄伶。說起來,人們都受到自我心量的控制而不自知,心量小的人,常常困在事物之內而難以解脫;但是,事物本身並沒有投射到人們心中的義務,也沒有長久滯留的責任,更不需世人還要想方設法將它們自心中除去。心量廣大的人,他們不會讓這世間萬事在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他們不受事物的牽絆,精神在三界之中自由往來,沒有什麼可以侷限他們的地方;不管陰陽造化如何,不管這軀殼擁有的時間長久,亦不管身份高低,對這些人而言,實在沒有什麼可以掛懷的地方。


想要將個體與廣大無邊的整體融合在一起,沒有其它的辦法,只能從你的內心去探尋:從你的心裡開始修行的實踐,從你的心裡獲得自我的印證,從你的心中達成與整體的融合。當你能於心中察覺自身本就具有來自生命根源處的寧靜與祥和的時候,在此短暫時刻,你便能夠體驗與整體毫無隔離的融合感受;這種感受雖然只是短暫,但是它卻能夠引導你看見你與整體本來就未曾分離的事實,進而,你可以從這麼一小塊方寸之地的和諧開始,獲得面對萬事萬物當下的寧靜與和諧。你的思想將不再糾纏於是與非、善與惡……等等相對的兩方,你處理各種事務時會客觀而恰當,不會過與不及。過往的思想家,將這樣的境界稱作「至善」,意思是「最完善的美好」,但其實,這不過是修行大道的修子們所顯露出來的舉止罷了。


白陽大道,傳達出自尊、自重,自我教導、自我成全的一種修行方式。論及大道的含蘊,可以說,沒有比它更浩瀚的事物,也沒有比它更精微的事物。是以大道的修行並沒有門派的侷限,也不會執著於任何一種方法,這世間森羅萬象無一不是大道的顯象,都可以當做我們的教材。白陽大道的自尊修法,是從個人心靈開始,從一方心地間的和諧,而能體悟人的精神本就與天地、與大道融為一體,從來沒有分開過,讓我們本就具有的本然至性引領我們,看見大道運轉天地無為的精神,而使我們能夠:秉天地無為之道行走世間;以天地無私至德來作為我們人生的修養;回復本然智慧,知曉自己是為什麼來到世間,不但知道,還要去做,不但做了,還要做好。


如果人們能夠:看見大道在這世間的顯象,並於自我心中慢慢體會;澄淨自我的思慮,在方寸心地間感受與大整體合一的和諧;在修行上每踏出一步,便於自我心中獲得體悟與印證──那麼,這就是所謂的「得道」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