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與修(二)

道與修(二)

出自白陽先天大道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原文

際今時潮激盪.劫燄翻騰.人類天賦良貴與精神文明遭受邪惡之侵襲.演變而致風氣之污染。若徒求物質繁榮.現代享受.卻未能維護道德優良之傳統.更難填補末世人心之空虛。

濁流滔滔.莫知底止。舉世汲汲遑遑.弗得寧息。究不知本應安立者為何在也?縱然有些人擁有功利事業.勢位富厚.就表面看似乎均可足慰.但其內心深處.每感憂慮困惑.不勝其煩惱苦悶。大抵塵障不易化解.心境總難恬泰。患在:

心為形役.
性為習遷.
靈為識蔽。

即隱密獨知之處.亦模糊徬徨.似明仍昧。究其根本主體能否安立?尚未得其要領耳。

夫虛靈之地.源竅所在.本不容稍有參 雜與窒礙。是即清濁覺迷理欲幾希之別。真經曰:「善惡分途.神人界輪。佛鬼仙邪之分.要在幽獨之中.隱微之處。」是說心意初發之一轉移間。故真能致力慎獨者.

不自欺.
不自恕.

不苟不懈於日用常行之際。惟其如是.自知收攝.自得安頓.自能安身立命也。

惟皇降衷.原有恆性.天命者何?心君所宰.全憑中虛一點靈明.惺惺自主.昭昭不渙。

明其本然之良.
充其盎然之體.
全其渾然之真.
擴其粹然之善。

是以主樞暢運.可立可達。語默舉止.無愆無忒。最平庸亦最精奧.最真純亦最偉大也。是必通之以誠.持之以恆.戒慎恐懼於不睹不聞.戰兢惕厲而日就月將。存此養此.圓此充此.故能體仁集義而安止至善.剛健篤實而日新其德也。願白陽大道諸修.善自體認而徹證於自安自立處可已。

淺化

編輯:淺化小組

在現今世界,各地仍然存在許多衝突,天災人禍每年都在我們眼前發生。人類的天賦良善和珍貴的智慧、以及流傳下來的精神文明,都漸漸被遺忘、被破壞,演變到後來,便成為社會風氣的敗壞。如果人們只追求物質的繁華和現代化的享受,卻不能維護自上古時代保存至今的道德與精神,那麼就更難填補現代人的心靈空虛。

物慾人心就如同氾濫的流水,不知何時才能停止;世上人都為名與利奔走匆忙,無法得到內心的寧靜與平和。說起來,這都是因為人們不知道該如何讓這顆心安定下來。縱使有些人擁有功名利祿、事業得意,權勢地位都俱全了,就表面上看來,似乎足以安心;但是他們的內心深處,時常會感到憂慮困惑,有些煩惱苦悶實在無法輕易化解。這些都是因為人們無法將障礙自我內心清明的部分看得清楚,又或看清楚了,卻無法下手處理,是以內心總覺得難以恬適、泰然。

再細細去檢討:人們的精神,時常受到外在事物所牽引;人們的本性,時常會因為積習難改而產生變化;人們的本心,時常會被執著的知識與智慧所蒙蔽。就算能靜下心來,看到內心最深處的角落,也是一片模糊、徬徨,以為看清楚了,卻又不明白為何如此。所有這一切的原由,都是因為你的內心無法安定下來,也找不到方法讓內心安定下來。

我們最真純的良知、能與整體相契應的本心和本性,這是我們體內精氣神的源頭,它本來就不該有絲毫的混亂與滯礙。存在混亂與滯礙、以及不存在混亂與滯礙,這就是人們常說濁重與清輕、迷惘與覺悟、慾望與理性──之間那麼一點微小的差別啊。《真經》裡說:『善與惡由此相異,神與人由此分界。佛與鬼、仙與邪的分別,就是生於最內在的部分、最隱密微小的地方。』也就是指我們心念微動的那一瞬間。所以,能夠真正做到在獨處時,行為思想都能一絲不苟的人,

他們不會自我欺騙,
他們不會自我寬恕,

在日常生活時,他們不會草率隨便、鬆懈怠慢。這樣的人,他們懂得把守住自己的一顆心,盡到自我的本份,自然地,他們也就能得到身心的安頓,精神與志向都能夠有所依歸。

上天所降下的點點生靈,原本於內心之中就存在那恆存不滅的真理至性。什麼是上天賦與的使命?只要你誠摯地扣問內心的主宰,那虛無空間中的靈明本性,你就能夠猛然醒悟、做自己的主人,心中一片清楚明白、不再散慢。在此時,你便能:

瞭然來自原頭的良知與良能,
充盈祖炁於身而與大體同在,
保全來自原頭的本心與本性,
將純粹至善的力量發揚世間。

在此時,你的內在心念與外在行為合為一體,又都成為大整體的一部分,再沒有任何混亂與滯礙;你的言語與行為都合於大道,不再有任何的過失與錯誤。這是最平凡、最普通的做人處事之道,卻也是最精深、最奧妙、最真純、最偉大的白陽大道之理。白陽大道的修子們,一定要以誠摯之心來了解大道,並且有恆心毅力地持續修行;在旁人看不到、聽不到之處,更要小心謹慎地保守自我的本心,惕厲自我的言行,讓自己每一天都能有所進步。以身心存守着大道,用大道來涵養自己,讓自己與大整體完滿合一,盡了自我天賦的使命──如此,才能夠體現「仁」的德行、聚合「義」的精神,而將內心安頓在至善的境地;有決心、有勇氣、有魄力、有毅力,實實在在地在德行上日日進步。希望白陽大道的修子們,都能好好地體會、認識大道,進而在身心安頓之路上徹底驗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