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化借老子「經驗」修無為大道二之(三)

淺化借老子「經驗」修無為大道二之(三)

出自白陽先天大道

在2012年9月9日 (日) 02:30由Amexity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原文:白陽老人


△ 諸位同修。應該要明:

1、什麼力量。推動先民。越過艱難。無數險阻。前仆後繼。生化不穹。

2、什麼精神。經天緯地。生生世世。完善自身。大我無我。永續不斷。

3、什麼信念。催促先民。精神探索。開拓進取。從而創造。燦爛奪目。華夏文明。

△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實乃有賴。天人合一。靈契大體。本然能量。假人顯化。永恆不息。

△ 老子所謂。道法自然。雖無形象。其中隱藏。深奧玄妙。所以故能。體用和諧。無為而為。本其本然。自然顯象。本其素慧。智慧明用。

△ 老子經驗。非學自明。原出素慧。在世人身。生命有限。真靈不息。轉換應世。永遠不停。實則眾生。人人皆然。唯不明用。

△ 老子在世。虛船獨舟。虛己遊世。神無其方。充滿虛空。則與大體。同化同流。悠悠悠乎。無窮久遠。既無時序。更無春秋。回顧而今。有誰不為。名利仇恨。人際關係。設框束縛。更無人能。突破纏絆。神遊自在。獨自領悟。我比山高。


淺化

編輯:淺化小組


各位同修,我們應該思索:

是什麼力量推動著先民,經歷無數艱難險阻,前人雖逝後人繼起,在生滅轉化中永恆不息?是什麼樣的精神,讓生靈能在天地自然的法則裡,生生世世磨練焠礪己身,最終消融個體與整體的相對性,與整體圓融合一?又是什麼樣的信念催促著先民,去探索自我精神的源頭,開創建設各自的道路,從而締造豐富奪目的華夏文明?


從遠古至今日,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屹立於歷史長河中,而不被時間洪流所淹沒,實有賴於先民對自身精神的探索與理解,他們由此理解而能與精神的根源相應相契,打破自我思維的框架,讓靈性與天地同化同流。如此生生世世憑藉根源能量運作己身,讓整體的智慧開創出無數盛世,中華民族方能綿遠流長。


老子曾論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從這句話裡,我們可以知道,老子此處所言及的「自然」並非山川天地等今世所謂的大自然,而是表達出「整體」的概念。是以白陽老人曾以「本然」與「自然」二個不同的詞彙來解釋老子的體悟,以讓世人明白:老子所言的「自然」便包含了後世對「本然」與「自然」、根源與衍生、體與用的理解。老子所談的自然之道,大則含括宇宙天地,小則至於毫末微塵,其中隱藏精深玄妙的道理,教導世人以本然為體、自然為用,以來自根源的智慧為體、世間的智慧為用――這些體用並重的處世和修行之道,再簡而言之,便是教導世人以來自根源的精神當家作主,從而發展出思想、言語和行為,如此則內外皆能合於大道,即是「無為而為」的意涵。


老子這些可貴的人生經驗,並不是經由學習來獲得的,而是如上所述,來自他契合於根源的精神;當個體的精神與整體融合為一,整體的智慧便可為他所用。人生在世雖然光陰短暫,但是精神卻能永存,精神並不是指一般所言的靈魂或魂魄,而是更為深層本質的部分,這份精神它永遠存在,在人世間不停轉換。如此說來,其實人人皆能如老子一般擁有整體的智慧,只是看我們能不能體會精神與整體同化同流的意義並去實踐而已。


老子的哲學思想超越當時世人的見地,他打破小我與大我的分別,泯除人們對相對性質的偏執,並提出劃時代的創見。在行為處事上,老子也是一位非常謙卑的人,他以他的人生印證了修行的可貴:於身,他在世間悠遊逍遙,並未捲入任何一方的政局或戰亂當中;於心,他的精神於內溯自根源、於外契應萬物,天地不能拘束他的眼界,宇宙不能限制他的格局,他在大整體之間自在遨遊。悠悠歲月以降,春、夏、秋、冬,時序不斷轉換,月有陰晴圓缺,但老子的精神卻是永世長存從不遷變。反觀後代世人,回想過往至今日,有誰能不為人生的名利仇恨、人際關係牽動身心,而將本無侷限的靈性束縛在自我的框架當中?又有誰能從紅塵織就的網羅裡突破牽纏,讓精神自由自然,沒有方向、沒有掛礙,而能於萬籟俱寂、天人合一的境地裡,獨自領悟上古先民頂天立地的超越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