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陽大道體用(九)
出自白陽先天大道
原文
或曰入世用世.或曰出世捨世.執一端認為偏。人生於世.生死相因.乃為自然法則.落入名相.或為名相而名相.豈不仍於三界內.都是層次中.並未超越「陰陽五行」之外。
上清道祖曰:「白陽期三界諸靈同一命運.都要修白陽大道.方得真正解脫。」白陽大道人生修養而是達觀.如海中水蕩漾自在.如空中雲卷舒自如.性光浩蕩.纖塵不染.而與天地並生.萬物為一.與整體相契.無入無不入.無往無不往.無其在而無不有其在。
- 白陽大道人生觀.重視生死居兩取其中之道.即無生死.不化即化.不聖即聖.不神即神.不佛即佛。而因:
- 大化無聖.何來聖化。
- 大化無神.何來神化。
- 大化無佛.何來佛化。
- 大化無不化.何來化化。
惟修白陽大道.玄機貴在修「無」.方能走出陰陽跳出五行.而與祖炁混元合真.乃為真正解脫之道也。(全文完)
淺化
編輯:淺化小組
不管是在繁華塵世貢獻長才也好,抑或是捨棄名利遠離塵世也罷,倘若世人執著在這兩種境地裡,那也仍然是偏頗。而修行者所追求的解脫生死,和追求名利一般也是一種追求。人類生長在這世間,本來有生就會有死,從出生那一刻就是走向死亡的開始,而死亡的來臨卻也是另一個新生的到來,這原本就是自然轉化的規律。如果我們的心靈能夠真正自由,又何必堅持在生死之中求超越、求解脫?我們應該能夠理解,一切的「追求」和「境界」,都是在這無常世界裡的無常顯象;為此無常顯象而追求超越與解脫的修行人,何嘗不是把自己困在自心所設的牢籠裡而無法得到真正的超越與解脫?
三清道祖曾在研修會裡告訴大家:「在這段名為白陽的時間空間裡,一切有形與無形的生靈都必須修習白陽大道,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白陽大道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在前文已經說得太多,而事實上它卻非常地簡單平凡。
白陽大道的處世態度是達觀,就像大海裡每一滴水的悠然自適,就如天空中每一朵雲的捲曲自如。當心靈得到全然的自由,回復最初始的模樣,包容著世間一切事物,天地、萬物、整體,便與自己合而為一,彷彿從未分離。沒有地域的限制、沒有時間的距離,當修行者解開人心的束縛,褪去自我的意志,您便融入了整體。在整體裡,自我的存在消失,卻也處處存在。
生與死是人類軀殼的自然現象,靈性本質則無生死可言,白陽大道看待生死便如天晴天雨般平常,既不偏重任何階段,也沒有絲毫掛礙。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所謂修行的境界與階段,如果修行者可以明白一個真正自由的心靈,原本就與整體的根源沒有絲毫分離,那麼您或許就能理解白陽大道的精神。在白陽大道的精神裡,不追求與整體相契、不追求完備的德性、不追求玄奧的真理、甚至也不追求開悟。
完備的德性、玄奧的真理、開悟的智慧,這些一切的追求對契入整體而言都是多餘的;不但如此,修行者要是為了融入整體而刻意將自身所具有的捨棄,對想達成的目的而言也是一點幫助也沒有。
這是為什麼呢?
追求完備的德性、玄奧的真理、開悟的智慧,為了「得無」而去「得有」,並無法契入整體,因為多餘的「有」是無法與「無」相契應的;而為了「得無」去「捨有」,只不過是在「有」之上又添了很多的「有」,又怎能與「無」共鳴呢?
許多修行人都認為,如果想要契入整體,應該將自己修得「如同」整體,然後才能夠與整體合一。先不說「想要」本身已是貪欲與人心,而其實一切生靈都來自整體,至今也沒有離開過整體,每個小小的個體原本就是整體的化顯,為什麼已在大海中的海浪還要想與大海合一、甚至成為大海?「契入整體」,這四個字便是一個考驗,考驗修行者是水到渠成、抑或是揠苗助長。
白陽大道,雖然是最平凡也最尋常的道理,但是這平凡與尋常之中,卻有著千百年以來修行人並未洞察的奧秘存在,這個奧秘就是修「無」。唯有修行人能夠真正理解修「無」的涵義,才能夠從這無常世界中走出,回復我們的本源祖炁而得到真正的解脫。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