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陽大道體用(二)

白陽大道體用(二)

出自白陽先天大道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原文

白陽所傳之道.行夫其所以然.而順本然之理。明夫此則近白陽道也。其道不明則違其性也。

所謂至性者.惟智者則之。
所謂至道者.惟智者法之。
所謂行其道.則順於本然。
所謂違其道.則背於本性。

道者難雲也.惟所難之事.惟智者行之.是故道者統系五教之名詞:

天聽自我民聽。
天視自我民視。
上無揆道。
下無揆法。

民皆則之.故聖人取法焉: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所憂者道不行也。
所樂者民得所也。

淺化

編輯:淺化小組

至性:意指來自先天,渾然剔透、毫無遮染的靈能本性。當此天賦本性透映在萬事萬物之上,表現出來的便是:天賦本然的明覺―「良知」,以及天賦本然的能力―「良能」。

至道:意指在天地循環往復,有序無序的變化裡,潛藏著推衍一切生化的至理,我們可用本然之道來稱呼它。認識這個至理、了解它、體會它,進而入契入這本然之道的本體中,而能讓所有生靈都能走出屬出自己應走的道路,這便是白陽大道所傳達出的重要意涵之一。我們若能明白本然之道的運化,便能理解白陽大道的涵蘊;若不能深自體察大道的內涵,我們便將與本然至性漸行漸遠。

唯有智者,才能找回自己的本然至性,且以此行走人世。

唯有智者,才會循著本然之道,作為立身處世的基石。

所謂行道,就是順著自我的良知與良能來做事。

所謂違道,就是背離自我天賦的本性。


大道很難用語言和文字來說明,但是若不藉由語言和文字,人們也無法對它有粗淺的認知。因此,為了讓世人容易明瞭大道的意涵,我們會運用許多已經存在於世間,為人們所熟知之哲學與文學裡的語句,再加以深入剖析其中含蘊著的大道精神。

舉例而言: 《孟子》書中有這麼一句話:『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可以如此詮釋:無為的本然常道運化萬有,自然之道由此衍生。萬有的作為因為受到自然法則所限制,而有生、長、衰、亡種種變化,更有因果循環、生生世世。但是,大道本身並不具任何意志,無為即是大道的作為,萬有在無為法則之下,遷變不絕。因此,沒有天意可言,只有眾生之心、眾生之意。是以說:『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眾生之心,可以主宰自我之生滅,無為則長生,有為則長化,這是永恆不變的道理。

而所謂『上無揆道,下無揆法』,可以這麼說:天地間有運行不息,永恆不改的大道;世間亦有生生不息、主宰運化的自然法則。天地不能違反本然的大道,否則天地必將崩毀;大自然無法違反自然的法則,否則自然亦將不存。

從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明白,人們過往熟悉的經典章句當中,蘊涵大道精神的字句隨處可見,是以明白大道的人們便可援引這些話語,闡述其中的深義來作為引導世人明白大道的一個階梯。

前人有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可以代表大道犧牲、奉獻、成全的精神。而對修行人或傳道者而言,我們所憂慮的是:以良知與良能來立身處世,在現代社會已經很難推行。我們所致力的是:世人都能夠當自己的主人,憑藉本然至性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