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陽道究竟淺釋
出自白陽先天大道
白陽大道的精神,以及其原理、哲學,與其中隱藏含蘊的深義,的確可以說是這個天地間的究竟真理。但是若談到白陽大道的修行,實際上卻沒有修行的究竟可言,如果在修行上探討究竟,那麼依我個人淺見,應當只是還復「人的本然」罷了。
天地間一切有形相與無形相的事物都是祖炁的分衍,「祖炁」這兩個字,是白陽老人用來代稱一切萬有的本來原頭。是以回觀我們的本來面目,即是一團靈能而已。若我們不把身為「人」的名相(在三界眾生而言,就是身為三界眾生之「我」的名相)視作己身生命「最真實」的面貌,而能當下就從各自的名相中掙脫出來,便即刻可達本然的境地。
一、什麼是人的本然?
星辰若不依照各自的本然軌道運行,如果它們都由自身的意識來行動,那麼或許它們就會避免互相撞擊,或許就會選擇相接近或相遠離,那麼,可能今日宇宙間不會存在我們這個地球,不會有因撞擊而成型的月亮,也不會有今日萬物生生不息的大自然。
地球最初的生命型態,是一群厭氧性的細胞生物,對它們而言「氧氣」是毒,若氧氣一多,它們就會走向滅亡。如果當時的地球有意識、有人心,它稍微慈悲一點,不想看它們走向滅亡,那麼可能這世界不會有接下來為世人所知的生命進化,不會出現呼吸氧氣的今日動物,當然,包括我們人類也就不會存在。
當我們觀察天地間的事物,我們會看見其中不變的至理,如果沒有這個至理,那麼世界不會成為世界。這個至理存在於大自然的瞬息萬變中,那即是本然,那即是無心、無為。
是以在老子《道德經》中,有一章如此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我將它淺化如下:「大道從遠古至今日,都不用任何多餘的意志強加在萬事萬物之上,於是天下萬物便自然地共存共榮,興盛衰亡,不斷演化。治理國家的人如果能把持住這樣一個無為的道理,那麼在其國內的一切人事物,也將循著各自本然的軌道而變遷轉化,走出該走的路。若在這樣自然的遷化中,起了一絲一毫人心的波瀾,那麼無名無相的大道本身將激盪起一股反向的力量,如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而將這些人心的波瀾一一抵消,回復平和的狀態──這也就是因果、劫難與考驗的由來。若在此過程中人們又起了人心,那麼就會不斷地重複『有上加有』,永遠無法抵消過去的『有為』。回復平和的狀態,也就是返回各自的本然,沒有絲毫人心的慾望,天下萬事萬物,都將回到本然的常道裡。」
不管是用「本然軌道」來形容也罷,以「本然常道」來描述也好,簡單來說,「人的本然」就是每個人應該要走的路。
二、本然有多近?
有人問:人生可走之路千千萬萬條,如何找到自己的本然之路?
「本然」並不是被「找到」的。所謂「找回」您的本然自性,並非確指一個「找」的動作或過程。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是?這是因為,只要您起了這麼一個「找」的動念,您就又有了人心,在有人心的狀態下,本然自性就絕對不會浮現。
有人問:靜下心來,守靜或靜坐,是否就可以找回本來自性?
本然自性的浮現,絕非假以一切後天的作為。刻意地靜下心來,就是在對您的靈性揠苗助長,離開本然之真靜也就越遠;若您想像能量(光點、熱流、祖炁、氣或其它一切想像)由外而內地引入,更是引來邪靈進入身軀的訊號。
祖炁與本然自性原本就在您身中靈能裡,絕不可能由您自身想像而可由外導入您身體,或經由任何起心動念來「找到」它們。白陽大道所謂「守靜」之「靜」,是指人的本然狀態,「守」,指的是不要離開人的本然狀態,若修子們因之而誤解執著,更甚而傷害自己靈性,這絕非大道真蘊。
有人問:無心、無為,還怎麼當個人?
人的一生面臨的人事物千千萬萬,充滿變數,若要用人心、人為的學習才能得到最佳解答,那麼就如《地海故事》中所言:『如果您想要控制大海,您得知曉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這是不切實際的。
最好的解答,不是您一直不斷向外尋求、累積知識或經驗就能得到。過往聖哲皆有言:『向外求一無是處。』一切知識經驗,一切人心、人為,皆是讓心中這個純淨的大湖波動、混亂、混濁的因素,在有波浪的時候看明月,明月的倒影始終是模糊。所謂「水靜月明」,即是把人本然要說的話說出來,本來要做的事做出來,在此時,您才會得到處理一切事物最完滿的解答。
現今世人皆迷失在有人身、人心的感官思慮之中,而遺忘自己的本來面目。將天賦本然的明覺忘卻,認為不過是神話;將天賦本來的能力忘卻,甚至誤解、迷信;不但如此,還不斷追求自我定義之下的知識與能力,這就是當今世人的現狀。
我們總在自我定義的世界裡承受苦難與挫折,人生有高有低的起伏,情緒激盪,有喜樂歡笑,也有悲傷憤怒,我們或許不喜歡我們經歷的這一切,但是我們卻又一再放縱自己沉溺在這世人定義下的世界,如此看來,我們一面不喜歡,一面又放縱,那麼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矛盾的人生。
在這樣一個矛盾的人生裡,我們不斷追求心靈安慰,並在物質享受之外,還要追求精神享受、心靈豐足。但是其實我們只是在假設之人為定義的世界裡,不斷在堆積而成的知識上再推至廣、推至深而已。當我們自豪於自我生命的豐度、博度、深度之時,卻不知道此時距離我們的本然自性,可是遠之又遠了。
又有一些人們,他們擁有智慧,看穿這相對性世界的本質,是以藉由創造各種途徑與方式,來企圖超越脫離這個苦難人世。他們或許知道,又或許不明白,經由創造而得的所有途徑與方式,不過是在人與大道之間,又加上一層又一層的階梯而已。有人經由這些楷梯,覺悟到大道很近,不需遠求,所以當下開悟,之後不斷淨化,而得後人譽為聖神仙佛,但若有後人依循前人階梯,卻不一定能獲得自身開悟的契機,因此不斷尋找其它方式。
事實上,人與大道並就沒有距離,人與整體本就融合在一起,而是我們自己堅持要和整體劃分開來。是則白陽老人有言:『大化無神,何來神化;大化無佛,何來佛化;大化無化,何來化化。』本然有多近?太近太近了,就在您心中。在您本身純淨心靈境界裡,當您浸入無心無為之本然中,不用人為思慮,不用一切判斷,不用矯揉造作,本然能量浮現,所言所行,所作一切,皆是恰到好處,渾然天成。是以有言:修子行事,絕不妄動人心,而是『根力覺道,文由天成,施語無卷,無以為功。』
人類生命絕非無意義而存在,天地間每一顆小水滴,都有其存在意義與價值,天上的星辰,每一顆都有其運行的軌道,而是人們無法依照他們的本然自性來說話、來做事,無法行走在自己的本然軌道上,所以動搖、懷疑自己的存在意義與價值。今天,並沒有任何人可以指點您屬於自己的本然之路,唯有您向內不斷沈澱、淨化,才能知道、才能瞭然。
三、無為淨化而達本然
為何淨化之前還要加上「無為」二字?這即是在提醒我們,一切有人心、有人為的淨化,並非真正的淨化,若您如此作了,您就無法企及那本然純淨的心靈境界。
人不要揠苗助長,不要自己傷害自己的靈性。如果您一定要藉助某種方法來達到沈澱自我內心,那麼也請您有所體悟後,不要再執著這個方法不放。如果您還執著一個方法,那麼您的心湖還是會產生擾動。就如同我們今日所說的一切道理,讓您循著理路而有所體悟,但您有所體悟後,也要把這一切道理放下。辛已年春季研修會時,三清道祖有言:『空有此心造作事,人居天地何用理。』上屆研修會時,我母親也有言:『引水入心田,潤澤依自然,水去秧苗發,昂首向青天。』皆值得我們思索。
最後仍要再提醒各位,所有一切由外而內引入的能量,皆是人心人慾而為,而會造成走火入魔之虞。唯有無為淨化自我心靈,放下後天一切知與能,本然素慧方能浮現。我們原本就具有來自先天的完備靈能,又何須向外遠求?
弓滿則射,水滿則溢,水到渠成,體用如一。無為是體也是用,如果您還存有一絲毫人心、人為之慾望,那麼即不在本然道路上。即便您有一顆想救人、想與人為善的心,則如同一位自己都靜不下來的人,還想叫別人靜下來,是毫無可能的事。
四、結語
是以我們可知,修子傳道講道,其言其行非由自己判斷、非由自己所知,而是達乎本然,是則所言所行,皆渾然天成,是以無以為功,也無擁有。假以文字傳道,是人心傳道,「偽」也。即使道理再好聽、文章再出色,亦不過模仿下的產物,人心之用。所謂天人合一,即是雖有人的形體卻絲毫不離先天本然之狀態;唯有天人合一,方是天人共辦的大道,否則即是人心之教矣。
是則如我這般以相對性的言詞來詮釋絕對真理,本身就帶有矛盾和危險性,唯一可以使用言語或文字來說或寫,而不會離開絕對真理,只有在無心、無為之時。在「水靜月明」之際,不需用思想、不需用知識,不需用後天一切作為,即可說出該說的話,做出該做的事。
是以望大家將此文章視為「循理入」的憑藉,共勉之、相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