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BaiyangBlogT

模板:BaiyangBlogT

出自白陽先天大道

在2009年2月28日 (六) 03:04由David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 靈魂的呼喚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09年4月18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原文:


天地悠悠.無情歲月.在催人老.生化返歸.

從古至今.輪迴路上.諸位已忘.或還記得.

被稱古人.屬你自己.已有幾次.問非無聊.

是有深義。


吾等今日.相聚此地.濟濟一堂.何等有幸.

彼此之間.雖稱同修.諸位可知.緣生前世.

在你自己.靈性深處.是否仍記.遠在前世.

今日在此.有是父母.有是兄弟.有是姐妹. ..→

際今時潮激盪.劫燄翻騰.人類天賦良貴與精神文明遭受邪惡之侵襲.演變而致風氣之污染。若徒求物質繁榮.現代享受.卻未能維護道德優良之傳統.更難填補末世人心之空虛。

濁流滔滔.莫知底止。舉世汲汲遑遑.弗得寧息。究不知本應安立者為何在也?縱然有些人擁有功利事業.勢位富厚.就表面看似乎均可足慰.但其內心深處.每感憂慮困惑.不勝其煩惱苦悶。大抵塵障不易化解.心境總難恬泰。患在:

心為形役.
性為習遷.
靈為識蔽 ..→

編輯:淺化小組

在現今世界,各地仍然存在許多衝突,天災人禍每年都在我們眼前發生。人類的天賦良善和珍貴的智慧、以及流傳下來的精神文明,都漸漸被遺忘、被破壞,演變到後來,便成為社會風氣的敗壞。如果人們只追求物質的繁華和現代化的享受,卻不能維護自上古時代保存至今的道德與精神,那麼就更難填補現代人的心靈空虛。

物慾人心就如同氾濫的流水,不知何時才能停止;世上人都為名與利奔走匆忙,無法得到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

時際三劫.天降白陽大道應運.乃今世間萬教團體與天下尚無信修眾生.為最終必將由之正路。白陽大道之修.而是日常實際之工夫。

修證於道。
道宏於修。

道修之得力與受益處.全在「自明本然」而「克盡當然」.「得乎同然」而「充其純然」。是故反求則有益於本身.善推則有益於群體。

由內達外。
由近及遠。

自成己以至成人成物.莫非「一誠之融貫」.「一心之主宰」。主宰恆存.存誠慎獨.所以內省不疚.無惡於志者。對彝倫本分.� ..→ 編輯:淺化小組

如果依照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來分判這世界的年齡,我們現在正處於秋季的開端,就要從興盛走向衰敗。在此時,物質世界欣欣向榮,人們有能力追求精神的富足,各種信仰與學說在各地廣泛流傳,並學會了彼此尊重。也在此時,揭示一切萬有根本源頭及其至理的白陽大道,開始在人世間傳播。白陽大道它體現了一種毫無隔閡、追求真理的態度,歡迎各個不同信仰與教派的學子前來瞭解白陽大道,相互討論、相互激盪,深入瞭然絕對 ..→

淺化小組前言

  這篇文章闡述「白陽先天大道」的根源,它是什麼?它所含蘊超越現今科學與哲學的理論,又是什麼?它和這宇宙天地、一草一木、萬人萬事萬物,又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

  在中國的春秋時期,老子觀察到:在天地萬物不斷遷變的顯象中,存在著一個不變的至理。他所流傳下來的紀錄名為《道德經》,人們可以藉由� ..→

△沒有天地。混沌之前。無窮大空。有一動能。無形無象。始無前始。終亦無終。生生不生。化化不化。自生自化。永恆如斯。不知其名。強名祖炁。又曰先天。謂之為體。


△此一動能。含蘊無窮。


所謂:

生生不生。乃指其靈。無無生無.無不生生。
所以它是。萬化生元。故曰祖炁。


所謂:

化化不化。乃指其性。有有化有.有亦� ..→
  • 習性(二)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10年2月21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習性(二)

作者:白陽老人


(接前)

△惟有能將。「習性」禍源。徹底毀滅。塵世人心。

 則即消失。累世因果。亦隨結束。至其時也。

 雖仍是你。亦可謂為。已非你矣。因人心無。

 阻礙亦去。諸位應知。所稱母娘。衪是能量。

 亦即吾等。靈性之根。隨即契映。合而為一矣。


△母娘無心。大道無心。你亦無心。無心 ..→

  • 習性(三)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10年2月21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習性(三)

作者:白陽老人


(接前)

△嗚呼!幾千年來。如此施教。何有異夫。

 戴盆觀天。倚杖逐日。

 蒼蒼之氣未辨。

 昭昭之光已失。

 與影捕逐。能不為悲。豈不猶如:

 揭竿而求四海。

 擊鼓而訪諸道。

 誰知途之遠矣。

 終難雲騰羽化。

 故曰儒教。非宗教也。


 人生苦短一世間。

 忽若風吹沙落塵 ..→

  • 習性(一)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10年1月2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習性(一)

作者:白陽老人


△ 紅塵世上。當今社會。人心不古。到處皆然。

  耳聽眼見。幾乎無不。各為私己。滿足貪欲。

  穹盡所能。各顯高明。爾虞我詐。誠信熄矣。

  如你不能。繼續忍受:

    無奈世俗。

    茫然未來。

    你為貪欲。

    亦墮罪惡。

  已是時候。在你人生。未完路上。即� ..→

  • 經典(四)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09年4月18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白陽大道所傳.不是對外崇拜.而是對內證心。

故曰:

心無物物從何來。
心無事事由何生。
心無煩惱煩惱滅。
心無吉凶吉凶無。

白陽大道所傳.不是「權法」而是「實法」。

所謂權法:是指信外有相而生信心——為「教」。
所謂實法:是指修內無相而生智慧——為「道」。

信奉任何宗教.無論你如何虔誠祈禱.如內心充滿怨、恨、憂患與對待.你信仰之神都不可能賜福於你。

有求終還得又去。
徒勞無功是不冥。

白陽大道其所特標新義� ..→ 編輯:淺化小組


白陽大道所闡述的修行內涵,即是教導世人向內自省,而非豎立偶像或經典引導世人向外追求。因為修行的真諦並不在境界與層次,世人對修行創造了許多想像也設立了許多理想,但是這些外加的事物只能讓純淨的心靈繼續被掩蓋,它們就如明淨水面上的波紋,是阻止水面倒映真實的事物。修行的真諦乃在回復本然,回復人與整體原本就沒有絲毫分離的本來面目。但是在此繁華世間,世人不相信單純而嚮往複雜,總是希望能走完一� ..→

  • 經典(六)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09年6月1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作者:白陽老人


 可嘆眾生其性迷昧.不明「無為」修法.仍徘徊沉戀在各式「有為法」之中。

 金剛經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此即說明了「有為法」均屬妄想也。

 所謂「功德」者言:行善不是功德。人為萬物之靈.其性本善.而為善乃是理所當然之事也。

  自己修性是功。

  自己修身是德。

故曰: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者也。

  我們要想將生命與宇宙之生命同化。

  我 ..→ 編輯:淺化小組


(接前) 修行,其實是發生在自我心中的革命,每個人原本就具有完備具足的本然至性,任何假設性的想像、任何人為的思考,只能將它遮掩得更深,反而無法使它顯露。所以歷來有智慧的修行人,往往會告訴世人:修行不需外求,而應內修。在白陽大道裡,我們也並不鼓勵修子以任何人為思想來促成內修,那和外求並沒有什麼不同,只能將本性掩蓋得更深罷了。我們希望修子們能夠體會「無為淨化」的意涵。


什麼是「無為淨化� ..→

  • 經典(五)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09年4月18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人.生於天地之間:

大則與宇宙同體。
小則與沙鷗無別。

無所從來.無所從住.亦無所從去.心中無一物.即能三界任縱橫.日月乾坤.壽夭生死.帝王蟲沙.實無足以為道者也。

所謂「天人合一」.實則全在吾人「心」上為入手。即是:

要從自己心上起修。
要從自己心上求應。
要從自己心上求合。

能合則同.能同則一.唯一不二.不二即中.中則至善.至善即道。

白陽大道.而是自尊修法。

是以:

無相為宗。
無住為體。
妙有為� ..→

編輯:淺化小組


人皆生長在這天地間,論其心量卻大有不同;有的人胸懷就如宇宙般寬廣,有的人只覺自身便如沙鷗般孤單飄伶。說起來,人們都受到自我心量的控制而不自知,心量小的人,常常困在事物之內而難以解脫;但是,事物本身並沒有投射到人們心中的義務,也沒有長久滯留的責任,更不需世人還要想方設法將它們自心中除去。心量廣大的人,他們不會讓這世間萬事在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他們不受事物的牽絆,精神在三界之中自� ..→

  • 經典(二)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09年2月16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佛法」也是一樣.是以一切經典論旨.為方便假立。過河不用揹船。

雞寒上樹.
鴨寒下水。

雖有不同.如究其根本.而由開悟所得.並無任何差別。

人:有鈍、有利。

所以:有從典籍間接悟道者。

有從自性直接悟道者。

法:本身並無頓漸。

迷者念佛.求生彼岸。
悟者心淨.即心游諸佛國土。

所以:佛說「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故:智者求心不求佛.愚者求佛不求心。

智者調心不調身.愚者調身不調心。

編輯:淺化小組

世間所有經典設立的原意,都不是讓人們執著在先賢們的經驗中劃地自限,而是給予後人立身處世的參考。「佛法」也是一樣,這些藉由語言與文字的刻劃來描述先賢們經驗哲理的著作,都只是一種方便法門。當我們憑藉先人的智慧,在生活中實踐參照而得到自身體悟之時,誠然該感激經典給予我們的啟迪,但是也不必再抱住經典不放;正如一個人乘船過河,對船衷心感激,但過了河後並不需要為了感激而把船揹走。

田野裡的雞到� ..→

  • 經典(三)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09年3月8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一個人從事於修.至於人言是非.要能無動其定力。要使其心如如不動.方能了了常明。修真道必然有考.要能從人去謗.任人去非。讓惡人:

把火燒天.徒自疲勞。
犬吠明月.不損月明。

白陽大道:

無經典就是經典。
無法門就是法門。
無門派就是門派。
白陽大道之道就是「世間化」。
白陽大道之學就是「科學化」。
白陽大道之法就是「生活化」。
白陽大道之制就是「現代化」。

其言修是由慧命而起.內煉先天祖炁.反於太素。而與: ..→ 編輯:淺化小組

(接前) 內在心性的平和,並非是刻意讓自己的心靜下來,而是將心量放寬,讓心靈可以包容更多事物,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慢慢歷煉而得真正的平和。一個修行人,他寬廣的心胸足以包容天地萬物,所以對週遭人事的對錯是非,都能不讓它們影響到自我心境的平和。當心如同澄淨的湖面,面對萬事萬物便能夠有透徹而清晰的視野。修行之路總是會有許多考驗,追究考驗的由來,或許來自外在,更多卻來自內在;即便是外來的� ..→

  • 經典(七)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09年11月1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作者:白陽老人


 高山礊立不動無畏之精神.就是真修替天行道之精神。

 流水隨遇而安容辱之精神.就是真修圓通無礙之精神。

 真修實煉「無為大化之道」之秘竅.全在「知行合一」四個字上。真修白陽無為大化之道.於身於心.則必須做到:

  既無為教者之入世用世之累。

  亦無為道者之出世捨世之弊。

 我們要居兩而取其中:

  入世不著一切入世相。

  出世不著一切出世相。

更要:孤標獨立.纖塵不染。


 我們修大� ..→ 編輯:淺化小組


巍峨的高山,它安靜屹立、無所畏懼的精神,就是真修大道、代天宣揚大道的精神;潺湲的流水,它隨遇而安、謙虛容辱的精神,就是真修大道、圓融處事毫無滯礙的精神。山與水,象徵著靜與動、體與用,在靜中蘊涵動的魄力,在動中潛藏靜的寧息。山水之間,是靜動相合、體用為一的自然現象,值得我們思索玩味。


白陽老人時常對我們言道:「大道的修行,需要真修實煉。」所謂的真修實煉,是將自我的明悟化為生活中的一� ..→

  • 經典(一)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09年1月17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經典」.就是經典.經典之本身並不是「道」.它是別人之經驗。聰明人知道:

要在別人之經驗裡.找到自己之智慧。
要在自己之智慧裡.開發自己之經驗。

經典.它是由有智慧之人開發出來者。一個人一生之中.只有在別人之經驗裡執著.那是後知並不一定能後覺。聰明人知道:

要在別人之經典裡.而能體驗出別人之經驗。
要在屬於自己之經驗裡.說出屬於自己之道理與方法.而讓人人都能親自由內在印證出來.屬於自己之經驗.那才是� ..→

編輯:淺化小組

前言

白陽老人令我們先將此篇文章放上網站,因為這篇文章雖然文意淺白,但內裡涵蘊甚深。我們延用上一篇《心靈與科學》的淺化格式,在此文章之前加註前言,讓讀者能更容易明白文章大意。

在《經典》的最後,白陽老人提點出全文主旨,現錄於下:『我們修大道.不是只從別人之經典中.去找心靈短暫歸屬的喜悅為滿足.因為那是如同望梅止渴.而是得不到究竟的。我們修大道.不是只從死坐中求其靜.去找性靈瞬間如歸� ..→

學此大道.猶如月浮水面.撥開水面.則見月更深。
修此大行.猶如雲在山頭.行到山頭.則見雲更遠。


故曰:

明澈「有為」之道則易學。
窮盡「無為」之道則難懂。


所謂有為之道.而是指有言有.有形有相.屬於有有化有有亦化.生化返歸.謂為自然之道.為陰陽二氣控制興滅.稱它後天為「用」.故曰易學。


所謂無為之道.而是指無言無.無形無象.屬於無無生無無不生.永恆如斯.謂為本然之道.為祖炁生元運轉陰陽.稱它先天為� ..→

原文

白陽大道之道:它是世間化之道。
白陽大道之學:它是科學化之學。
白陽大道之法:它是生活化之法。
白陽大道之制:它是現代化之制。

為大道四大原則。

白陽大道為開天闢地以來.首次在世間出現。今日在座諸位.均本領天命降世.同一命皆為白陽大道.苦行開荒。故曰:知命、奉命、了命.天命之不敢違也。

所以吾等雖:

..→

編輯:淺化小組

白陽大道立足於生命最根源之處,但它並不高高在上、出世離塵,而正好相反,它是能讓世人在這瞬息萬變世界裡安生立命的道理;白陽大道的學說,不是迷信崇拜的學說,而是從理入、凡事講求應證的一門科學;白陽大道沒有特定的修行法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每一刻的當下都是修行的方式;白陽大道雖然來自遙遠的古代,它的制度卻能與時俱進。世間化、科學化、生活化、現代化,這是今日在人世傳揚的白陽大道,它的四大原 ..→

白陽大道的人生修養.重視內在心性恬淡虛無.如閒雲野鶴.逍遙自在.孤標獨立.神韻渾然.無束無縛.無執無滯.性光浩蕩.纖塵不染.此為修大道所以為高.所以為大也。

雖悅入世但不著入世之相.則無儒家用世之累。
雖悅出世但不著出世之相.則無佛家捨世之弊。

白陽大道人生修養.而是:

不讓物慾入於心中。
不讓名利入於心中。
不讓人我入於心中。
不讓憂樂入於心中。
不讓愛憎入於心中。
不讓成敗入於心中。
不讓得失入於心 ..→

編輯:淺化小組

白陽大道的人生修養,重視內在的淨化與昇華,使精神安祥淡泊、無欲無求,這樣的心性貫穿在行為舉止之中,而有以下諸般顯象――由於不計較、不執著世間萬事,是以心靈自由,其人生便如天邊雲朵捲曲自適,又如野生鶴鳥悠閒自在;自我的精神結構充實飽滿,在天地間獨立存在,不會受到世事變遷的影響;沒有任何束縛,也不會有絲毫停滯,至性流露的個體,其本身即是整體的顯象,良知良能散發純粹的光芒,沒有一絲塵埃的 ..→

儒、釋、道三家就人生修養而言.莫不是在教人如何「守本分做人」.此為三家養生之頭腦所在。分而言:

儒家哲學思想.而是入世間之哲學.其人生哲學亦是入世間之人生哲學.重實用而不重理想.重現世而不重來世.重人倫日用.重經世治平。

其人生觀是積極而樂觀.故不求人生之解脫.而是求人生之完成。其人生修養之最高境界而是「內聖外王」之聖人境界。

佛家哲學思想.而是出世間之哲學.其人生哲學亦是出世間之人生哲學.重理想� ..→ 編輯:淺化小組

以人生修養而言,儒家、佛家與道家的哲學思想當中,都希望世人能把握住身而為人應有的分際。「守本份做人」,這也是三家學說在涉及養生之道之處最重要的關鍵所在。分開來看:

儒家的哲學思想,是以現實世界為基礎而產生的學說,是以它的人生哲學也建立在現實生活之上。儒家重視實用,不追求不切實際的理想;著重現實世界,不談神鬼和來世;重視日常生活的倫理道德,重視治理天下讓人民平安和樂的學問。

儒家的處� ..→

白陽大道.而為三界諸聖神佛仙真菩薩所共修之道.甚可貴亦甚可畏。過去曾有同修人心用事.已對大道構成污染與傷害。如果人人都能跳出自己看自己.方知自己之一切起心動念與行為都是問題。如:主觀、偏激、自私、執著、短見、無知。傷害本身者.就是自己。

白陽大道的人生修養:

是以:法天地、法自然為不二法門。
是以:明真道、修真道、內證真道為實踐工夫。
是以:性心與萬物相通、人天同冥、整體契合、而與祖炁混元為目的。

..→ 編輯:淺化小組

白陽大道,這先天無為本然大化之道,乃是三界所有修行者共同研修的至理。它傳達出絕對究竟永恆之真理的存在,並揭示了萬物從開始到終了不斷的循環。它所代表的精神與內涵,在天地中無比可貴;而它所揭露的事物至理、因因果果的自然法則,也使生靈們敬畏。過去曾有修子誤解大道的真義,而以有分別、有對待性的人心來從事修行與傳道,種種行為已經構成誤道的傷害,我們需引以為鑒。倘若每個人都能跳出自己的主觀思想 ..→

白陽所傳之道.行夫其所以然.而順本然之理。明夫此則近白陽道也。其道不明則違其性也。

所謂至性者.惟智者則之。
所謂至道者.惟智者法之。
所謂行其道.則順於本然。
所謂違其道.則背於本性。

道者難雲也.惟所難之事.惟智者行之.是故道者統系五教之名詞:

天聽自我民聽。
天視自我民視。
上無揆道。
下無揆法。

民皆則之.故聖人取法焉: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所憂者道不行也。
所樂者民得所也。

編輯:淺化小組

至性:意指來自先天,渾然剔透、毫無遮染的靈能本性。當此天賦本性透映在萬事萬物之上,表現出來的便是:天賦本然的明覺―「良知」,以及天賦本然的能力―「良能」。

至道:意指在天地循環往復,有序無序的變化裡,潛藏著推衍一切生化的至理,我們可用本然之道來稱呼它。認識這個至理、了解它、體會它,進而入契入這本然之道的本體中,而能讓所有生靈都能走出屬出自己應走的道路,這便是白陽大道所傳達出的重要意� ..→

或曰入世用世.或曰出世捨世.執一端認為偏。人生於世.生死相因.乃為自然法則.落入名相.或為名相而名相.豈不仍於三界內.都是層次中.並未超越「陰陽五行」之外。

上清道祖曰:「白陽期三界諸靈同一命運.都要修白陽大道.方得真正解脫。」白陽大道人生修養而是達觀.如海中水蕩漾自在.如空中雲卷舒自如.性光浩蕩.纖塵不染.而與天地並生.萬物為一.與整體相契.無入無不入.無往無不往.無其在而無不有其在。

白陽大道 ..→

編輯:淺化小組

不管是在繁華塵世貢獻長才也好,抑或是捨棄名利遠離塵世也罷,倘若世人執著在這兩種境地裡,那也仍然是偏頗。而修行者所追求的解脫生死,和追求名利一般也是一種追求。人類生長在這世間,本來有生就會有死,從出生那一刻就是走向死亡的開始,而死亡的來臨卻也是另一個新生的到來,這原本就是自然轉化的規律。如果我們的心靈能夠真正自由,又何必堅持在生死之中求超越、求解脫?我們應該能夠理解,一切的「追求」和 ..→

原文

作者:白陽老人


而今世運衰替.道德凌夷.人倫盡喪.聖教淪亡.因茲:

 四時不節.而氣候變。

 陰陽不和.則水旱見。

 戾氣橫溢.則災劫降。

 大道不明.則真理失。

救無可救之時.了無可了之日.幸我 無無至尊悲天憫人之慈懷.應時而降白陽大道.大開普度。

白陽大道.提昇五教精華.示以天人至理。

天� ..→

白陽大道而是獨標一幟.是以:

大道無待而立教。
大道無待而垂統。
大道無待而化人。
大道無待而淑世。
大道無待而建白陽世界。

白陽大道也者.根始祖炁.三元暗運.三極衍化.先天地生.先天地存.復生天、生地、生萬物.故為宇宙、天地、萬物之本.亦為人之本.性靈之本。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蓋大道不可道.可道非大道.良以「離卻文字方為道.盡捨語言始近真。」因為一經擬議指名.則即有定義.此即非無往不在之絕� ..→ 編輯:淺化小組

白陽大道以其「無待」的精神,獨立在世間眾多學說與信仰之外。「無待」,即是:沒有分別,沒有對待。白陽大道對人、神、鬼一律平等,都要教化,都要成全;而對天下一切人、事、物,也沒有絲毫偏坦與執著;亦不設任何門檻,將大道真理公開傳揚。

大道是以「無待」的精神在人世豎立旗幟。

大道是以「無待」的精神在人世不斷傳承。 大道以其「無待」的精神教化萬靈。 大道亦以「無待」的精神改變世界。 而最終,大道� ..→

白陽應運.奉天命所傳白陽大道.為世間萬教之源.曰先天無為本然大化之道。

是以先天三元無無之真理為體。
是以後天陰陽化生無窮妙有為用。
是以當今五教所傳至性至理之法擇要為教化。

大開白陽普渡三曹之門.捷運五教從修不得究竟之諸靈。

編輯:淺化小組

亙古不滅、永恆存在的大道,它無名無象,尚無天地生發之前它就已存在,天地不存之時它也不會隨之消滅。當我們將視野放到今日你我生存的世界,世界並非永恆存在的事物,它有朝一日仍會走向毀滅,若以四季來作時空歷程的劃分,如今我們可見的世界正走向秋天。秋天在古老中華文化的道家哲學當中,可以「白陽」二字加以代稱;「白」,有純粹、絕對的意涵,「陽」,代表太陽犧牲、奉獻、成全的精神;是以,我們便藉由「 ..→

你已能在外界處處發現你自己.覺得你自己處處表現於外界.形色的世界為你生命的衣裳.以後你將進一步發覺.實際存在之形色的世界.尚不足以完全表現你生命之情調。形色的世界.對於你生命之情調不能全適合.你有時會覺形色的衣裳.是生命之桎梏。在你感覺桎梏一點上.它仍然是外在的東西。如是.對於形色的衣裳.你須得加以裁 ..→ 白陽老人曾言:白陽大道是一門哲學、一門科學、一門數學。本篇即是白陽大道哲學性質的代表文章之一。循著文章的理路,閱讀者的思想將被激盪而拓寬。本篇亦是拋磚引玉、互動性質的文章,依文章段落將刊行四次,自今日起至三月底,歡迎有志修子與我們共同分享各自心靈開發的體驗。來信請寄:eucommia@gmail.com,並註明『心靈開發體驗&分享』(可匿名),我們將統一於網路上及基金會刊物中公開發表。

部落格徵圖啟示: 相信大家都留意到� ..→

你說你對於外物最原始的認識就是感覺。
你望看白雲.你的眼感覺了。
你聽見松濤.你的耳感覺了。
你可曾想想.你為什麼能感覺?
你說物接觸你的心.心物二者合成一不離的全體.所以你有感覺.你的話仍然太淺了。

你感覺.是為你心能超越你身體所在的.所謂實際的空間的限制.而連結於另一空間中的存在。你身體所在的實際空 ..→

但是你更高的心理活動.不只是了解當前事物之意義.而是推廣你對於當前事物意義之了解.而了解其他事物之意義。

你由梧桐葉落之意義.而知秋天到。由秋天之意義.而知西山的楓葉之紅。由秋山之意義.而知秋山之情緻。你的心由第一回想.到第二回想.到第三回想.由一事物到二事物.到三事物。你的心往來於回想與外在事物之世� ..→

在你日常生活上之自我肯定.而再反觀其身看你自己的生活.以求充實你內在的自我.則會發現世界充滿無限價值.而再去肯定你自己於世界時.這就是你的問題發現:

如何反觀你自己的生活。
如何充實你內在的自我。
如何內在包攝外在世界。
如何與宇宙本體合為一。

你的問題必須先由內外之和諧.變成為內外之滲透。你將不復只是要擺脫外物之束縛.暫求苦樂情緒上之超越。你要認識你唯一的自己.更要以自強不息之精神.而去實現價值。� ..→ 白陽老人曾言:白陽大道是一門哲學、一門科學、一門數學。本篇即是白陽大道哲學性質的代表文章之一。循著文章的理路,閱讀者的思想將被激盪而拓寬。本篇亦是拋磚引玉、互動性質的文章,依文章段落將刊行四次,自今日起至三月底,歡迎有志修子與我們共同分享各自心靈開發的體驗。來信請寄:eucommia@gmail.com,並註明『心靈開發體驗&分享』(可匿名),我們將統一於網路上及基金會刊物中公開發表。


部落格徵圖啟示:

相信大家都留意到 ..→

「性」者「良知」也。
「命」者「良能」也。

『天命之謂性』而是「命」重於「性」.亦即「能」重於「知」也。

一念之善即見「性」。
一善之行即見「命」。

「性命」即「良知良能」也。良知良能同出於大道.其本體.萬殊歸為一本。其知識.則一本散為萬殊。其終則歸「一」也。


良知良能俱不可見.為潛在.而是道之表相。道不可見.但其表相於外為「良知」、「良能」。 時今修白陽大道者應首先喚起「良能」。修「良知」是由少私慾� ..→ 編輯:淺化小組


「性」是「良知」;「命」是「良能」。『天命之謂性(上天所賦予的本質叫作性)』是指「命」先於「性」,亦即「能」先於「知」。若有一念向善就是「性」的表現,若能行一件善事就是「命」的表現。「性命」的意思,就是「良知良能」。良知良能來自大道的根源處,雖然在世間有不同的顯象,但俱由本然所化,寫作形容詞,即是:「萬殊一本」;而對於良知良能的理解與實踐,每個人的解釋和作法都不盡相同,又如同一本� ..→

古之修道心法傳授.均是帝王。而修道者.也是帝王。能貫天地人者謂之王。故有大德者.始有大位。 「守天地之極與天地俱見」所謂「天地之極」即是宇宙最高之真理。所謂「與天地俱見」.即指與「天地參」也。時今.白陽應運.大道降於火宅.只要人人都能虛心深造.自能達於大道之秘奧.人人皆可得之也。所以.天道無私.惟德者輔.有德者.皆可修而得之也。

人之生於世.轉瞬而衰老.以至於死亡。在世間固有甚多煩惱與痛苦.及至其� ..→ 編輯:淺化小組

在上古時代,傳授修道心法的人都是帝王,而修習大道的人也俱為帝王。能貫通天道、地道、人道的人,上古時均稱之為「王」。這是「有大德者,方能居大位」的實例。

古時候有句話:『守天地之極與天地俱見』。所謂『天地之極』,是指宇宙最原初的真理;所謂『與天地俱見』,即是指與『天地參(契應天地,與大整體同步)』的意思。時至今日,白陽大道因應天地時序的流轉而在人世間開始傳揚,只要人人都能虛心學習,深� ..→

修大道者:

不可為現實境所囿.現實境都是幻相.幻相者.偽也。
不可為遠境有所惑.遠境也是迷戀.迷戀者.枉也。

要能既不囿於現境.也不迷於遠境.而處於超然之境。既不計將來.也不計目前.坦坦蕩蕩.任其自然.才能達於真境。真境者.乃不變之境也。亦即大道也。


「道」與「人」之間.本無大距離.而道無時不與我們同在.因我們不覺耳。

一個善念興起.便是道。
一個惡念興起.便是魔。

因為善念難生.惡念易起.故有「道高� ..→ 編輯:淺化小組

修習大道的修子:請您不要被現實的現象所侷限,人類在現實裡所感知的一切顯象,皆是人心加諸於外在世界而創造出來的情境,情境是人為所構築,它並非絕對的存在;也請您不要受困於美好的理想或願景,因為願景是您所創造的迷戀,執著在迷戀裡便如同虛構一個美夢,在夢裡修行亦是枉然。

修習大道的修子,要能既不受現實境的侷限,也不沈溺在遠境裡,而能不以人心看待一切世上人事物──即處於「超然」的境地。不計算� ..→

人之靈皆由自然之天而降生於凡塵.故於死後.其靈應回故鄉之天。由於人自降生凡塵.多為名、利、酒、色、財、氣之所迷.更為貪欲驅使而無惡不作.甘願墜落苦海之中而不能自拔.以致忘記回歸故鄉之天.墜入地獄.並非天心不仁.實乃為人所自作。所謂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也。

玄窮復蒼.乃為上天之稱。而大道主宰宇宙萬物.化育群生.所以生生不息。所謂天行健.自強不息。天本玄奇奧妙不可解.但世間所行公平、公正、純潔、無私、至 ..→ 編輯:淺化小組

人的靈性來自先天,降生於塵世,我們都是來自同一個地方,由大整體的能量原頭(祖炁)所分出的分靈;是以在死後,我們的靈性應當要回到我們的來處。但是因為我們進入肉身、擁有肉體,而能享受物質的快樂與精神外放的感受,是以人類多不知歸返,而沉迷在名、利、酒、色、財、氣裡,更由於貪欲的驅使做了許多惡事,自甘墮落而無法自拔。我們都忘記回到我們的原頭,而走在因果循環永無止盡的道路,這樣一再而再的執著 ..→

白陽大道貴在致「良知良能」.因良知良能為道所化生。道之動而生乾坤.亦即純陽純陰。

良知屬乾性.
良能屬坤性。
良知屬於靜.
良能屬於動。

所以欲修大道者.則必先修良知良能。


所謂: 「良知」者:而是寂然不動.靜如止水.光照萬物.感而遂通天下。但良知並非槁木死灰.在靜中亦有動.雖動又似不動。故曰:

「無為」即「靜」中之「動」。
「無不為」即「動」中之「靜」。

「良能」者:良能之動其多萬端.當其未受外感時.� ..→ 編輯:淺化小組


白陽大道貴在「致良知,啟良能」。良知是天性本然的智慧,良能是天性本然的能量,雖然是天性中本來就存在的智慧和能量,但是由於塵世的許多私見、慾望、牽纏、掛礙,是以人們都掩蓋了本具的良知與良能。良知、良能是大道所化生,大道運行而生乾與坤(純陽與純陰),良知便屬於乾性,良能則屬於坤性,良知的屬性為「靜」,良能的屬性為「動」。修習大道的修子們,一定要先明白良知與良能的道理。

所謂「良知」是指 ..→

白陽大道.本祖炁之真.闡明其奧.玄妙至理.為修者最高必須參研之心法。

白陽大道.應運而興.天人共辦.普度三界萬靈.人神鬼一律平等.都能返樸歸真.回到理天。

白陽大道.乃本自然法則.無為教化.修此無為天德.則顯出世之才智.而能神貫三界.心通萬物。


黃帝訓顓頊曰:「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為民父母。」是說如能法天法地無為之德.即可教民治民.此乃大道無為教民治民之無上心法。此即修身治國之道也。

..→

白陽大道根源於祖炁,本書試著闡明其中精深微妙的至理,這是修子們所需參考、研習的著作之一。


白陽大道,它是順應自然運行的時程而創設,由上天與人類共同開辦,讓三界萬靈共同修習。在白陽大道裡,人、神、鬼一律平等,期使萬靈都能除去外飾,回復淳樸的本性,回到靈性的原鄉。


白陽大道是本著自然運行的法則,以「無為」為教化的方式,讓修子們都能修習這「無為」的天地德性,從內在的修養發而為外,顯現出自我的創見與智慧� ..→

所謂「天人合一」。即是:

要從自己心上起修。
要從自己心上求應。
要從自己心上求合。

能合則同.能同則一.唯一不二.不二即中.中則至善.至善即道。 白陽先天大道.而是自尊修法。是以:

無相為宗。
無住為體。
妙有為用。
以人心契應天心。
以人心契應道心。

亦即:

本天之道以立人之道。
本天之德以立人之德。
本天之心以立人之心。
本天之性以立人之性。

如能:

體而應之。
修而合之。
印而證之。
即得道矣。

可嘆眾生� ..→ 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是要從自己的心中開始修行,要從自己的內心獲得應證,要從自己的心靈開始與整體合一。能夠與天地之心契合,就能夠與天地同步運化;能與天地同步運化,我們就是大道的本體。這個本體不會落入相對的道路,而是絕對的真理,它是中庸之道,是至善之道。

白陽先天大道,是自尊修法,佛陀也曾說過:每個人,都是未成佛的佛。佛教所謂如來成道有八個階段,是謂八相,但白陽大道並沒有所謂的成道階段。大道從來不 ..→

值此白陽應運.修此先天大道.必須本乎天地自然法則.運行先天祖炁於體內.運轉淨化其神.故能:

將精神與天地精神同流。
將生命與宇宙生命同化。

讓其心既無所住亦無其心.自然而能與宇宙、天地、萬 類之性相契合一.故曰則無不明亦無不通者也。 高山礊立不動無畏之精神.就是真修替天行道之精神。 流水遂遇而安容辱之精神.就是真修圓通無礙之精神。 真修先天無為大化之道者.於身於心.則須:

既無入世用世之累。
亦無出世拾� ..→

如今,白陽大道正應自然之道的運行而開始傳揚,我們修行這先天的大道,必須以天地自然的法則當作基礎,運行先天祖炁在我們體內,讓後天氣不斷轉換成先天炁,淨化我們的精神。而能夠將我們個體的精神,與天地的精神合一流行;將我們個體的生命,隨宇宙大空的生命一同轉化。讓我們這顆精神與意志之心,沒有任何滯礙,也沒有「自我」與「大道」的分別,那我們自然就能和宇宙、天地、萬物的生命契合在一起。這時,我們將明白世上一切� ..→

原文:

故曰:

心無物物從何來。
心無事事由何生。
心無煩惱煩惱滅。
心無吉凶吉凶無。

白陽先天大道其所特標新義者.而在大足截斷迷信眾流.不再落入前人窠臼.促使猛頓真悟實修:

不為崇拜。
祇求證心。

而促五教桴鼓相應.發其精微。所陳雖然深奧窈冥.但皆可以考原.有承有創.有開有繼.期能共同推動白陽先天大道應運.力� ..→

白陽修者.是以赤子之心.以誠待人.以勤對事.不計成敗.以拙自守.不計得失.不役名利.不求聞達。而能做到:

雖深具智巧而不用其智巧。
雖深具權謀而不事其權謀。
急人之急而不自急其急。
務人之務而不自務其務。

謙沖恬淡.曠達樂觀.不造口業.與人無爭.與事無爭.隨遇而安.清虛無染.而至心物兩無之境。則:

不求心靜而自靜。
不求心定而自定。
不求心安而自安。
不求其慧而自慧。
不求其玄而自玄。
不求其神而自神。
..→

白陽修子應該要有的人生修養,是以一顆赤子之心──沒有絲毫分別對待、沒有任何狹隘見解、對事包容體諒、隨時隨地準備接受新的事物──以這樣一顆至誠的心來面對眾人,以勤勉的態度面對事務,不計較結果的成功或失敗,不起得失心,不被名利給綁住,不求人們尊敬推崇、聲名顯赫,而以謙遜、樸拙的自省來收斂自身的言行。

而能做到:雖然自身非常聰明、懂得許多巧妙的智慧,但是不去用它;雖然懂得謀略,知曉人事物運作的道理,但是 ..→

原文


白陽先天大道修養精神.而是「法天地」、「法自然」。

所以:

不立經典.因為天地、自然就是大道經典。
不立法門.因為天地、自然就是大道法門。
不立門派.因為天地、自然就是大道門派。
不立形象.因為天地、自然就是大道形象。

故曰:

白陽先天大道之道.就是「世間化」之道。
白陽先天大道之學.就是「科學化」之學。 ..→

立足傳統。超越迷信。

推古悟新。盡心知天。

跨越有限。走出無限。


因為:

經驗不是教訓而是限制。
歷史不是啟蒙而是成見。

白陽先天大道。所以用:

大體為體不落入對待。
大用為用不落入對待。

白陽先天大道。它沒有:

宗教的崇拜。
宗教的分別。
宗教的層次。
宗教的對待。
宗教的門戶。

白陽先天大道之起修。而是:

由� ..→

原文:白陽老人


△ 諸位同修。應該要明:

1、什麼力量。推動先民。越過艱難。無數險阻。前仆後繼。生化不穹。

2、什麼精神。經天緯地。生生世世。完善自身。大我無我。永續不斷。

3、什麼信念。催促先民。精神探索。開拓進取。從而創造。燦爛奪目。華夏文明。

△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實乃有賴。天人合一。靈契大體 ..→

  • 母親節感言 中華文化,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09年3月1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每年:五月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 八月八日.是「父親節」。

為「人」者.而是天地間萬物中.最富親情之動物也。故.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人子女者.應知飲水思源深義.不可忘父母生養撫育之大恩大德也。

詩雲:「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長我育我.附我畜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是說為人子女者.能不 ..→

  • 樂於閒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07年5月12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古雲: 「人莫樂於閒.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所謂「閒」者.並非「偷閒」或是「偷懶」。

乃指能於「靜」中.超越人生無為之境界。

而達絕對或無限之境也。

而此根本體驗.能達自身內在超越。

它是永恆存在。並不受任何生活中之無常性或是偶然性.而是真實地存在。


每個人當他真正體味到.這是無為真實境界時.即能從內心厭倦� ..→

人類之最大異於動物者.在於可以穩定的站立。要知這個能力並非來自身體架構。

人類骨骼而是成倒三角形.頭重腳輕。而以地心引力物理學來說.人是不可能站立。

諸位必須知道.使人類能夠站立的.而是我們的中樞神經。經由母體胎內之胎位變化.嬰兒期的翻身.而是必須經過無數次的坐與爬之後.才能站立和走路。由於中樞神經之成� ..→

有人來信問我說:

一、易經對電腦常識知道有多少?
二、數位在易經中有無抽象影射?
三、數位化本體在易經中它是什麼?

白陽老人的回答說:

一、大易形上形下所含蘊.不僅電腦常識.如愛因斯坦之相對論、天文、地理、物理、數學等基礎.無不可於大易中找出。
二、大易它是當前也是將來永遠唯一可以表達數位化思辨的抽象符號� ..→
  • 明道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09年7月31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作者:白陽老人


溯自:

  無生者道之母也。

  無形者道之始也。

  動靜者道之基也。

  天地者道之體也。

 道基靜而生動.動生天地.天地生萬物.是故靜動陰陽.化生無窮。

  所生者道所生也。

  所成者道所成也。

 儒明是理.著易、禮、詩、書、春秋.引人止至善.復以大學為各經之端.發明性道之學.以格物致知之論.而明修身養性之道。

 釋明是理.則有貝葉、金剛、楞嚴、心經.以啟明心見性.性理之源。

  ..→ 編輯:淺化小組


明道,即是明白、通澈「大道」的意思。但是,說「大道」還太空泛,我們是要去明白什麼?又要去通澈體悟什麼呢?

於是,白陽老人在〈明道〉裡,開宗明義便說:「明道」,即是要去明白以下的道理。

「大道」,它的源頭是「本體不會生滅的祖炁」。

「大道」,它原本並沒有任何形象與稱謂。

「大道」,它的基礎在於靜與動、先天與後天、體與用之間的轉化。

「大道」,它的本體充塞於宇宙,大無其外之大,小無其內之� ..→

  • 接受憂患磨練 中華文化,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09年3月1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中國有句古語說:「殷憂啟聖.多難興邦。」是說在憂患之中:

最能激發志氣。
最能磨練身心。
最能增加對生命體驗。

所以有為之人.必不害怕憂患.而敢去接受憂患之磨鍊。


英國有位心理學家詹姆士.特別研究人類生命力之內蘊.發覺人類之能力.常常潛伏在最內.必須受到非常之興奮或非常之激勵.然後才能發揮出� ..→

所謂「我」者.乃指而能表達其常存之物體.而又能主宰其用者.是以依附宇宙而存在者。但依附存在之我.乃非不變之我.因我乃為五蘊之假合.亦即「受」、「想」、「行」、「識」而必然受「色」所包.故曰「色」、「受」、「想」、「行」、「識」稱之為五蘊。雖曰人我受此五蘊之假合.然則更須假借「地」、「水」、「火」、「風� ..→

所謂「我」之我者.乃指有形像存在之事實.以事實存在之我謂之為我.而是實相也。
所謂「非我」之我者.乃指無形像不存在我之事實.謂之為非我.然亦是為我之實相也。

諸位同修或問.不存在事實之我.何以可謂之我乎?是即不存在之我言之.所謂不存在之我者.即「識我」是也。故曰:

存在之我乃指而有形像之我者也。
非我之� ..→
  •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09年2月28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悟.它不是語言所能表達。

它不是文字所能形容。

悟.而是如人飲水.冷暖惟自知之自證自覺。 悟.雖然非語言文字所能傳達.但悟而是絕對可以體驗之一種境界。

由悟之中可以體驗到「生命之奧秘」。生命它是無限之偉大.而且是無限喜悅之存在。
由悟之中可以領悟出「時間之永恆」。一剎那.一瞬間.即可通向永恆之浩瀚。
由悟之� ..→
  • 中華文化,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09年3月1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所謂「忠」之也者.而是能盡其中正之心之謂也。

能守中則不偏.
能守正則不邪。

人之所以能為萬物之貴者.則在貴其心能中正也。其行為而能主宰於良知良能之心.故曰處世接物.

而能正直無私。
而能不欺不二。

斯焉。唯以能本天地之自然法則為守.正義.正理為準.且能堅守貫其一如也。


白陽老人曰:而為萬物� ..→

大道無相.無為教化.責在收圓.五界諸靈.
即無分別.亦無對待.一律平等.無不成全.
遠離末日.天地酷劫。


白陽大道.教化五界.眾生靈等.乃以有相.
認識無相.此即所謂.由有明無.藉假修真.
此則即能.由見無常.了解有常.始能破除.
已知己見.所養成者.偏激執著.任性無知.
此即為「悟」.接近邊際。


時今眾生.熱衷科學.捨本逐末.以管窺天.
雖知其然.不明所以.所謂科學.源自測量.
乃為知用.智者則知� ..→

編輯:淺化小組

大道無形無相,以「無為」為精神教導一切生靈,所謂「無為」,是指由本然至性自然而然展現出來的行為。白陽大道在整體循環至末尾時出現,它的責任便是帶領一切生靈完成這樣一個本然的循環,回到最初始的原頭。白陽大道沒有分別也沒有對待,將所有生靈視為平等,全部成全,期許生靈們都能回歸整體之源,而不會受到循環終了時天地毀滅的影響。

白陽大道是藉由有形有相的語言、文字、行為舉止……等等,來教導生靈明� ..→

心靈如果.受到扭曲.誤用科學.捨本求末.
人文物化.則必毀滅.為科學者.而對心靈.
則有必須.徹底了解.而對科技.研發工作.
則助大焉。


洞明心靈.現象之人.然亦必須.認識了解.
何謂科學.何謂科技.勿偏執空.宇宙存在.
它是事實.不能概以.虛幻假相.迷失其中.
那是執空.亦是迷信。


心靈科學.兩者所蘊.如各窮源.必須澈明.
無無生無.無不生生.有有化有.有亦化化.
所指者何.本然自然.又何所指.則� ..→

編輯:淺化小組

(前文:倘若世人只嚮往追求物質進步與科技發展,卻忽略了內心來自本然原頭的智慧、其所自然流露的創造與生發;那麼人們也無法享受到科學上超越性的突破,以及其所帶給世界無盡的用途。)

而在另一方面,如果人們心靈受到物質世界的爭利所影響,而誤用科學成就一己或團體的貪婪與慾望,人文精神則將被物質功利所取代;當衝突升高,世界也將走向傾毀的一方。 是以從事科學研究與實務的人,應該要對心靈有深入的了解 ..→

  • 心靈與科學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09年3月2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天地悠悠.時空運轉.循環不息.元會交替.
壽數已窮.佛曰末法.耶曰末日.祖炁生元.
應運已降.先天大道.根始祖炁.名曰白陽.
大化收圓.天人共辦.今日文明.則即先天.
白陽大道.本具素慧.隨物顯映.精蘊浮現.
剛剛開始。

編輯:淺化小組


前言

這篇文章的意旨在於提醒世人,身而為人,應了解心靈與物質不可分離的事實,兩者亦不可有所偏重。科學為物質文明的代表,但若非有心靈層次的昇華,否則難得突破性的發展;對心靈有深入了解的人們,若拘泥、執著於心靈的進化,甚至否定了這世界的實相,那也是執空、頑空,也是迷信。當我們對此有粗淺的認識,再向前去追溯心靈與科學的源頭,它是什麼?其中的生化轉換又是什麼?統合而言,若說科學是「用」,心 ..→

  • 和(二) 中華文化,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07年6月29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雖然.和亦未易言也。

良工塗漆.漆緩則難晞.漆急則不固。如何均其緩急.使之調和.則美焉。

冶人鑄劍.太剛則折.太柔則卷。欲無折.則加之鉛.欲無卷.則加之金.何者?金則剛.鉛性柔。如何均其剛柔.使之調和.則善焉。

人之心性.有似於此。

徐偃王.性軟而國滅。
齊簡公.性懦而國亡。

遠近之因.而為 ..→

  • 和(一) 中華文化,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07年6月16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和」之也者.其字義極深遠。吾嘗於夜深人靜之時.反覆推論.達旦不辭。 「和」字之下而常有連者:

曰和順。
曰和平。
曰和合。
曰和樂。


故曰:

和者則順.不和則不順而相逆。
和者則平.不和則不平而相陂。
和者則合.不和則不合而相離。
和者則樂.不和則不樂而相怨。

此事之則必有至者也。


「和」字� ..→

原文

作者:白陽老人


△中華文化。生命肇始。歷史久遠。五千餘年。思想獨特。天文地理。無不含蘊。聞名於世。盤古開天。伏羲一畫。無無有有。萬緣萬物。無不有賴。一畫穹源。

△神農醫道。黃帝建國。倉頡造字。大禹治水。從古至今。無不為然。不僅表現。上古先民。一本萬殊。萬殊一本。啟發智慧。藉一瞭然。相界起源。本 ..→


原文

作者:白陽老人


歷史煙塵與風霜.會消蝕一切生命。

時代空茫與動盪.則帶來無限悲涼。

有人是從「經典」中.找到「心靈」上歸宿。

有人是從「無為」中.找到「性靈」上故鄉。


△老子姓老。名稱為聃。生於春秋。陳國人氏。(安徽亳州)。陳被楚滅。故稱楚人。苦縣厲鄉。即今河南。現在鹿邑。

△老子繼承。中華� ..→

原文

作者:白陽老人


△老子「經驗」。先窮「化原」。無始之始。一元所化。它是「能量」。

△「能量」「特性」:

 「生生不生」。

 「化化不化」。

 「自生自化」。

 「生化不窮」。

 「永恆如斯」。

由於「特性」。「生化感應」。「無無」生「無」。「有有」化「有」:

 「陰陽」「孕」焉。

 「造化」「育� ..→

原文

作者:白陽老人


△老子「經驗」。洞察瞭然。

 「相界」萬化。群物競榮。

 瞬間生滅。無不無常。

 「無生」「有化」。執「有」為假。

 修「無」屬真。由「體」明「用」。

 「用」則「自通」。由「用」明「體」。

 永困「相中」。

△時無「空間」。「智」者「無心」。

 「心」無「諸相」。諸相則「無」。

..→

原文

作者:白陽老人


前言

△「相界」之中。古今中外。諸大「宗教」。

 各有門戶。自家教說。稱為「經典」。

 智者則之。「經典」本身。並不是「道」。

 而為各宗。有德慧者。修行「經驗」。

△聰明人知:

 要在別人。「經驗」之中。

  找到屬於。自己「智慧」。

 要在自己。「智慧」之中。

  開發屬於� ..→

  • 作者:白陽老人, 日期:2007年8月31日, 題類:白陽老人言

  大體蒼茫無際.天演進化.萬物並生.故顯示出它之存在價值與其存在意義。然而大體雖可顯示其存在價值.但卻未能表達其存在等值.亦未能顯出活動之實際意義。大體由於使萬物並生.故物物之間得以相剋、相生、相輔、相成.使天演進化推進不怠.使各物之間得以遵其演化.優劣分明。由於歷經千百萬年之演變而成為「物競天擇」之 ..→